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以山西省栽培的硬粒豌豆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豌豆个体之间细胞核仁的数目Ag—NOR的位置变化,及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染色体分化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问期核可见到1—4个核仁,核仁的大小随染色体的浓缩程度发生变化,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银染核仁的面积分布不同,说明RNA与蛋白质的比例有颇大的变动。试验还证明,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对银染的分化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促使银染的正反应。  相似文献   
52.
大豆新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豆生产现状,对近年来山西农大培育出的适应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国审豆2001006晋大53,国审豆2003006晋大70,省级审定的晋大74和晋豆26,本文对大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产量性状及生育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农艺性状符合高品质要求,均有较高的含油量,通过用新复极查法(SSRa)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晋大74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可达4909.5kg/hm2,与其它品种比较差异极显著;四个品种在含油量方面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差异显著。其中晋大70的蛋白质含量为41.18%,脂肪含量为22.06%,属于国家双高品种。另外,四个品种的生育期在中国的北方几乎所有的地区均能满足,因此有利于多个生态区的种植,具有广泛的对气候的适应性,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3.
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与大气污染有关的温室气体(CO2)、臭氧(O3)、二氧化硫(SO2)和紫外线等均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CO2浓度增加,大豆生物学产量有所提高,而大气中的O3,SO2,紫外线都会对大豆的生长发育造成伤害,使其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54.
植物干旱胁迫相关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逆境因子。人们为了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从各种生物中鉴别和定位了几十种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分为功能蛋白基因和调节蛋白基因。综述了调控基因的种类、功能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类基因在作物耐逆改良研究中的利用价值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55.
晋大52×晋大57 RIL群体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大52为母本、晋大57为父本及其176个RIL群体后代为材料,应用WinQTLCart V2.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所选取对象(LOD2.5)的生育期、开花日数、单株质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结荚高度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效应最大的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md221.32%、fd248.11%、wp17.01%、swpp130.67%、nppp241.32%、spp18.56%、sw441.46%、ph152.51%、st135.14%、snn231.60%、bn225.43%、hp116.31%。检测到的30个QTL分布于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实验室建立的5个连锁群上,大多数性状聚集在c2(Dla)、c5(C2)、c7(M)等连锁群上,部分QTL在连锁群上的位置相同,即为同一位点,这类位点共有5个,除去重复计算部分,实际位点数为23个。  相似文献   
56.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分析比较,推测水稻抗源C4059含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36(t)。将水稻抗源C4059的白叶枯病抗性转育到IR24遗传背景下,培育近等基因系并借助分子标记将其抗白叶枯病基因进行定位。【方法】以IR24/C4059的1个F3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分离集团分析法,借助SSR、EST标记对Xa36(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找到13个与Xa36(t)连锁的标记,最近的4个标记RM2136、RM7443、RM1233和RM224与目标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2、3.8、1.9和1.3 cM。其中标记RM2136和RM7443位于染色体近端粒一侧,标记RM1233和RM224位于目标基因的另一侧。【结论】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将基因Xa36(t)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长臂末端附近。  相似文献   
57.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4个高脂肪品种,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蛋白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三高品种。通过电泳分析得到4个优质蛋白品种,两个豆腐专用品种。将蛋白质、脂肪、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与电泳方法结合,可以成为筛选优质蛋白质兼用性品种的快速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8.
高抗SMV抗旱大豆新品种晋豆26号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于1988年以复61为母本、晋大28(晋豆1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抗SMV、抗旱性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具有4500kg/hm2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59.
大豆抗旱性与生理生态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抗旱性不同的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播种,分别在花荚期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分枝数等与品种抗旱性相关的生理生态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综合抗旱性强弱为晋大73>晋大53>晋大52>晋大76>晋大75。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滞绿大豆种子萌发性状的影响,以滞绿和非滞绿常规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萌发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滞绿大豆品种在干旱胁迫中后期能维持较高的吸水率,失水时间较常规品种晋大74延迟6~12 h.PEG胁迫显著降低了大豆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