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134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参与碳氮磷转化的水解酶对不同施肥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土壤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差异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在红壤中添加牛粪有机肥、化肥进行90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采用微孔板荧光法动态分析5、30和90d参与碳氮磷转化的土壤水解酶(α-1,4-葡萄糖苷酶、β-1,4-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在30 d后,化肥处理的总酶活性显著下降,对应的参与碳氮磷转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有机肥处理的总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其α-1,4-葡萄糖苷酶显著增加,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参与碳转化的4种水解酶中,只有α-1,4-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施肥的响应较强,且施加有机肥增加其活性而无机肥则降低其活性;对于参与氮转化的水解酶而言,化肥明显抑制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而有机肥增加了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受到有机肥的抑制作用,而对化肥的响应总体不明显。不同水解酶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有明显差异,NMDS分析表明,α-1,4-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响应最明显,其次为磷酸酶与木聚糖酶;相关和冗余分析显示,土壤p H、可溶性有机碳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大,一定程度说明了不同肥料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影响水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种植不同牧草对红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白三叶草和黑麦草轮作、白三叶草连以及鸡脚草连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式都较大幅度的增加土壤耕层的全碳和全氮、提高腐殖质的H/F比、降低胡敏酸的E4/E6比、改善了土壤腐殖质品质,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松结态碳占结合态碳的比例和酸解性氮点全氮的比例,降低有机质氧化稳定性,有利于土壤对养分的保蓄和释放。其影响程度以禾本科,豆科牧草轮作〉豆科牧草连作〉禾本科牧  相似文献   
13.
土壤食细菌线虫的分离和富集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Protorhabditis sp.),B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 sp.)。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细菌无多糖发生,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线虫生长繁殖较好。多糖是线虫生长繁殖的重要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袁新田  焦加国  李辉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81-10382
于2005年稻收后采集上海市上海农场农田耕层(0~20 cm)土壤,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农场的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较高肥力水平。其中,有机质含量20.40 g/kg,全氮含量1.06 g/kg,速效氮含量77.01 mg/kg,全磷含量0.92 g/kg,速效磷含量36.93 mg/kg,缓效钾含量863.63 mg/kg,速效钾含量216.18 mg/kg,但田块之间养分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土壤pH值约为9,已达到了强碱性,且土壤盐分含量也较高,说明农场土壤盐碱化问题较为突出。最后,根据该农场的情况,提出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等科学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添加蚯蚓及秸秆对油菜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镉(Cd)污染浓度的灰漠土中分别添加蚯蚓和新鲜秸秆,研究了添加蚯蚓和秸秆还田条件下油菜(Brassica rapa L.spp.Chinenesis)-土壤体系中Cd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1)添蚯蚓可有效增加土壤中Cd向油菜体内转移;蚯蚓可以在Cd污染的土壤中生存,蚯蚓体内Cd浓度随土壤环境中Cd...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二月兰生长,及其翻压后后茬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可显著促进二月兰生长。在绿肥季,不论施肥与否,灌溉处理均可显著提高二月兰的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 NPW(绿肥季施氮磷肥和灌溉)和CKW处理(绿肥季不施肥,只进行灌溉处理)的二月兰生物量和N、P、K养分含量分别比相应的未灌溉处理提高了66.47%和63.97%、76.95%和32.36%、88.31%和9.80%、21.71%和15.56%。二月兰翻压的养分还田量为91.04~260.23 kg/hm2,约占花生季化肥总养分的27.59%~78.86%。与冬闲处理(CF)相比,不同施肥和灌溉处理的绿肥翻压均促进了花生产量和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其中以EN处理的提升效果最明显。周年等养分条件下,花生季35.00%氮和/或42.86%磷肥料前移至绿肥季,可明显促进绿肥养分还田量的增加,后茬花生产量不同程度增加(增幅22.82%~41.18%)。综上,在适量灌溉和施肥条件下,二月兰生物量明显增加,进而促进后茬花生产量增加及养分累积。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肥农田应用及化肥减施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栽培长期施用过量化肥,往往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及作物产量降低等问题。因此,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在野外调控试验的第3年采集作物和土壤,研究了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设施菜地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物料施用下接种赤子爱胜蚓均显著地提高了黄瓜和菠菜的产量,其中在施用腐熟牛粪+食用菌渣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效果最显著。此外,在腐熟牛粪和腐熟牛粪+食用菌渣施用条件下,接种赤子爱胜蚓显著地提高土壤的硝态氮(NO3–-N)、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代谢熵(q CO2),而在施用商品有机肥的处理中,接种赤子爱胜蚓仅显著地提高了土壤NO3–-N和q CO2。本研究促进了对蚯蚓在设施农业生态系统中服务功能的理解,并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有机C含量及其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有机C的积累过程还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特别是施有机肥处理(OM和NPKM)其增加趋势与利用年限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各施肥处理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有机C含量都呈如下的顺序:A>P>W1、W2,表现出随着剖面的加深有机C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随着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C储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4层(A、P,W1和W2)土壤有机C储量都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施入有机肥促进了土壤有机C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绿色农业科技的推动下,有机物料资源化利用备受青睐,但有机物料种类不同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不同,为探究有机物料施用对潮土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影响,通过为期1年的培养试验,设置添加10 g/kg的秸秆菌渣(S)、树枝菌渣(B)、小麦秸秆(W)、黑麦草秸秆(R)和蚕豆秸秆(BB),并以空白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显著增加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及酶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增幅分别为25.4%~42.9%和35%~60%,易氧化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80,43.26 mg/kg,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则呈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46 mg/kg,293μg/g和23.08μg/g。有机物料施用会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呼吸速率,通过对3个取样期7种水解酶的分析发现,酶活性表现为:LAPPHOSNAGBGCBAGXYL,即参与氮循环酶活性参与磷循环酶活性参与碳循环酶活性,绿肥秸秆主要增加氮循环酶活性,且以BB处理酶活性最高,菌菇渣主要增加碳循环酶活性,B处理酶活性高于S处理。有机物料施用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增加不同形态碳氮含量,但增幅因有机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且碳氮组分对培养时间的响应不一。总体而言,小麦秸秆和蚕豆秸秆腐殖化系数最高,对不同组分碳氮含量增加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0.
接种线虫对土壤—作物系统中肥料^15N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壤自生线虫(free-livingnematodes)通过自身代谢特别是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物分解和养分转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2]。关于土壤线虫对养分转化和内循环的影响,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3],但缺乏对植物—土壤—土壤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