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6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正>1棉花区域试验田间管理要求1.1重要性田间管理措施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品种评价和审定,影响着品种生产力的发挥。1.2特殊性棉花区域试验田不是一般生产田,要求田间管理技术措施到位率要高。1.3代表性棉花区域试验田不是新品种新技术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田、不是高产创建田,是国家棉花新品种审定、主要性状的全面鉴定评价试验田,所以田间管理措施总体按照当地生产模式、生产水平、生产  相似文献   
42.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3.
陆地棉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的隶属函数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萌发期盐胁迫条件下,不同陆地棉品种资源之间耐盐性状差异,分析盐胁迫对棉花萌发期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耐盐能力强品种,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88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材料,150.0 mmol/L NaCl为胁迫浓度,测定在盐胁迫及对照条件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等4个指标,利用4个指标相对值分析棉花的耐盐性,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8份棉花品种资源。【结果】在150.0 mmol/L(0.8%)NaCl盐浓度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的相对值存在显著差异。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1份高耐盐材料(新陆中22号)、45份耐盐材料(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苏棉12号等)、120份中耐材料(新陆中21号、新陆中54号、辽棉17号等)、22份敏感材料(春矮早、新陆中42号、云151075等)。【结论】188份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大部分耐盐性为中耐(占63.8%),筛选得到新陆中22号、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等45份耐盐较强材料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利用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构建新疆近40年间审定的12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586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得到78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且均匀分布于棉花染色体上的引物,并用这78对引物构建12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78对核心引物在120个材料中检测到39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24个,多态性比率达82.7%。24个标记位点在17个品种上具有特征谱带。采用12对引物组合即可鉴定120个棉花品种。聚类分析显示,120个陆地棉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0.96,平均为0.73,遗传相似系数偏高,表明新疆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结论】引物组合法是构建DNA指纹图谱最有效的方法。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将120个陆地棉品种分为三大类群,与系谱来源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5.
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现状,针对新疆棉花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方向以及加快新疆转基因棉花育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新疆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器官发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每公顷产子棉12090kg超高产棉田(10-108-3、07-16)和每公顷产子棉6750kg的高产棉田(华棉)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发育规律。结果表明:(1)超高产棉田棉花生殖器官发育具有明显前移的特点,整个生育进程前移7~9d;早现蕾,提前12d达到20个蕾以上;果枝早发,10-108-3、07-16比对照分别提前9d和6d达到10个果枝;结铃早,10-108-3、07-16提前6d进入铃期,比对照分别提前17d、30d达到平均6.5个铃;(2)超高产棉花2个品种具有2个成铃高峰,分别在7月14日和8月25日,到8月25日达到最高峰,平均成铃数分别为8.56个、8.6个,较对照多2.1个;(3)中下部果枝成铃率高于对照棉田,尤其是第4、5果枝,成铃率分别较对照高20%、25%。生殖发育规律研究为超高产品种选育及栽培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7.
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的变化.[方法]1981年至2009年近30年间相关资料汇编及年鉴.[结果]近30年间新疆棉花与小麦、棉花与玉米、棉花与(小麦+玉米)的整体平均净产值和减税纯收益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近5年棉花植棉效益下降明显(2010年除外).造成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植棉成本上升、产量徘徊、植棉环境的制约和扶持政策少;尤其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使棉花比较效益优势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着新疆棉花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结论]从政策、市场、科技、投入等方面全面提升新疆棉花植棉比较效益,对提高新疆棉花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品种、技术和环境的高效统一,以及新疆棉花可持续发展,提高植棉效益和全面均衡增产,促进棉农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棉花品种航天诱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经卫星搭载航天诱变后的棉花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主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的2a观察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及衣分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对生长发育、主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均有较明显的改变作用,其效应可持续到二代以后;航天诱变对改善棉花品种的早熟性、衣分及纤维强度作用最大;不同品种及性状对航天诱变的反应程度及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卫星搭载棉种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特异单株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F1棉种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对改良棉花品种的熟性、衣分、纤维强力作用最大;对品种改良和新种质材料的创造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0.
毛棉苗期抗旱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毛棉苗期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以期检测稳定的主效QTL,促进栽培品种抗旱性状遗传改良及提高抗旱育种效率。【方法】以四倍体野生种毛棉(Gossypium tomentosum)和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2(CCRI 12)的种间杂种F2及其F2:3家系为研究材料,用于基因型分型的F2有188个系,用于表型分型的F2:3家系有149个株系。分别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环境下调查表型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家系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进行QTL定位。【结果】对苗期相关性状抗旱系数的QTL定位分析,共得到16个QTL,其中与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旱系数相关的QTL分别有5个、1个、3个、3个、4个,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来自毛棉的5个加性QTL分别为qSHDC-19-1、qSHDC-19-2、qSLNDC-5-1、qMDADC-24-1、qMDADC-24-2,其加性效应值为0.10~0.22,解释变异9.4%~25.8%。【结论】这些与抗旱相关的QTL有助于棉花抗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