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爱鸟周”是国家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法定主题宣传活动,3月29日,由国家林草局驻成都专员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等多单位主办的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8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  相似文献   
102.
杜斌 《乡村科技》2019,(5):76-77
农业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等与农作物健康生长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要在把握实际问题基础上提出可行对策,高效防治各类病虫害,有效保护农作物的同时持续提升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对山东省枣庄市水稻生产状况的调查,从自然生态条件、种植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枣庄市水稻生产现状,指出其在生产品种、种植成本效益、排灌设施、生产技术、产业化水平、政府管理、科研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枣庄市水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适合江苏省盐城市海丰地区宽幅条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特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下宽幅条播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扬麦13"采用宽幅条播,晚播小麦的田间出苗率、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产量均低于早播小麦;在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有所上升,每穗实粒数有所下降;播期、播种量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根据播期和播种量组合的产量分析,早播小麦每667 m2的最适播种量为8.5 kg,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最终成穗数。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 a生"6-12"葡萄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水肥处理对温室葡萄品质的影响,并得出葡萄获得最佳品质时对应的水肥组合。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W1F1与传统沟灌处理CK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并且可以实现节水36.5%、节肥16.7%。滴灌施肥条件下,除果实Vc含量外,水肥交互作用对其余各项品质指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W1、W2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果实纵径和单粒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相同灌水水平下,果形指数和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果实横径整体上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W2F3达到最大;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与可滴定酸均呈现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实Vc含量影响均不显著。通过对不同处理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得出滴灌处理中水低肥W2F3即灌水量3 045 m3/hm2、施肥量750 kg/hm2时果实综合品质最优,是提高温室葡萄果实品质的有效灌水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06.
对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施用硒叶面肥,以空白为对照,探讨硒叶面肥对小麦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结实率的影响显著(F=7.15F0.05);(2)施用硒叶面肥对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F=3.84F0.05)。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单产均值为311.82kg/667m~2,比对照增加4.2%;(3)施用硒叶面肥可以增加小麦籽粒的硒含量,施用硒叶面肥后小麦籽粒的平均硒含量为0.316mg/kg,比对照增加0.263mg/kg。鄂麦18、鄂麦596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籽粒硒含量分别达到0.487、0.357mg/kg;鄂麦398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差,籽粒硒含量仅为0.195mg/kg。  相似文献   
107.
祁志冲  孙强  杜斌  崔亚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09-17612
以近50年污水灌溉历史的太原市某污灌区为研究区,随机采集13种农作物样品,其中,包括3种粮食样品(高粱、玉米和大豆)和10种蔬菜样品(芹菜、香菜、茼蒿、小茴香、葱、番茄、辣椒、黄瓜、茄子和扁豆)。对采集的农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样品中重金属Co、Ni、Cu、Zn、Cd和Pb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平均残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Zn〉Cu〉Ni〉Pb〉Co〉Cd,平均残留量依次为12.001、9.121、1.818、0.955、0.257、0.023mg/kg;农作物最富集重金属的部位是根,其次是茎和叶,最后是果实;小茴香根部的Ni和叶部的Pb分别超过无公害蔬菜重金属物质限量标准的5.87和7.30倍,大豆中根中的Cu和高粱根中的Ph分别超过粮食类检测卫生标准限值标准9.25和15.40倍。同时,蔬菜的重金属污染与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该污灌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富集主要是由于常年的污水灌溉导致的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8.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亚洁  杨建昌  杜斌 《作物学报》2008,34(1):126-132
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料, 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 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 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磷(P)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水种(对照)相比, 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 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显著差异, 裸地旱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旱种使稻株的含P率和P素累积量下降, 但生育后期含P率下降速度变慢, 并且使P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下降, 茎鞘中的分配比例陆稻显著增加, 水稻覆膜旱种显著增加, 裸地旱种显著减少。旱种可增加P素物质生产效率, P素籽粒生产效率因覆膜与否而异。与武香粳99-8相比, 中旱3号生育后期稻株含P率低且下降慢, P素累积量少, P素在叶片和穗部的分配比例较高, P素物质生产效率、P素籽粒生产效率和P素收获指数均增加, P素分配比例和P素籽粒生产效率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变化幅度小。稻株的P素累积量与不定根数、根重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1 = 0.8227**, r2 = 0.7928**, r3 = 0.7344**)。表明旱种对P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因旱种方式和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旱种能增加P素的物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镍与5-Br-PAN-S的显色条件。在pH6.0的缓冲液中,形成1:2型的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7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69×104L/(mol.cm)。镍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干扰离子富集镍,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0.
以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为切入点,在研究区域科学合理布设调查样点,基于ArcGIS核密度分析法探究湿地分布规律,基于多样性指数计算法对临港湿地浮游植物做出评价,基于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以PSV和PSE指数计算湖北省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对湖北省湿地面积分布特征、湿地植物群落特征、湿地植物多样性以及湿地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湿地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以及植物多样性差距。提出科学规划植物分布,全方位进行清淤截污,合理控制水位变化等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