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法,对链霉菌NK413的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甘油10g·L^-1,黄豆饼粉20g·L^-1,K2HPO40.75g·L^-1,MgSO40.25g·L^-1,CaCO32g·L^-1,NaCl2g·L^-1的培养基配方,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25℃,180r·min^-1离心培养96h,抑菌圈直径可达39mm。应用该优化条件进行70升罐规模发酵中试,证实该发酵条件适合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22.
从导师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导师应注重团队培养,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和敬业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进而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3.
[目的]筛选野生红菇娘(Calyx seu Fructus Physalis)和紫菇娘(Physalis tungkenensis Kuan et Gao)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方法]分别以2种植物的茎、叶为外植体,比较不同取样方式、不同增殖条件及不同生根条件对2种植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以MS+6-BA 3.0 mg/L+NAA 0.04 mg/L为最适合红菇娘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而紫菇娘是MS+6-BA 3.0 mg/L和NAA0.03 mg/L,培养14 d后每个愈伤组织能产生3~5个不定芽。继代和生根培养后,丛生芽的成活率为90%以上。[结论]该研究可为2种酸浆属野生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质种苗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4.
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杀虫、抗肿瘤等功能,其伴孢体和代谢产物则是影响其功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推进侧孢短芽孢杆菌在各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进程,文章回顾了侧孢短芽孢杆菌的独木舟状伴孢体(CSPB)、均质伴孢体(hoPB)、条纹状伴孢体(stPB)和晶状伴孢体的特征和功能,介绍了侧孢短芽孢杆菌产生的侧孢菌胺、聚酮化合物、抗菌肽、酶类、免疫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氨肽酶抑制剂等多种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对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选择适合的活性氧(ROS)荧光探针、进一步提高ROS检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介绍了荧光探针法的原理;归纳了3 种常用的荧光探针,包括二氯荧光素(DCDHF-DA)、二氢罗丹明(DHR123)和氢化乙锭(HE);总结了荧光探针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最后指出荧光探针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6.
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黑土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通过5点采样法取样,对旱田和水田土壤的酸碱度、电导率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旱田改为水田后,土壤pH和电导率显著上升,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明显提高,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对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影响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能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同时土壤酶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土壤的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7.
2株放线菌的抗菌活性及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对2株放线菌HD-103和HD-109的抗菌活性和发酵液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并明确2株菌的分类学地位。以13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利用琼脂柱法分析2株生防菌的抗菌谱;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glycines)为指示菌,利用杯碟法检测2株生防菌发酵液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紫外稳定性,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相分类法对2株菌进行鉴定。研究结果显示:2株菌的抗真菌谱均较广,其中HD-103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f.sp.Glycines)的抑制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23.7mm,HD-109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5.0mm;HD-103的抗菌活性物质较HD-109的活性物质更为稳定;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HD-103与HD-109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albidoflavus)的2个菌株。菌株HD-103与HD-109能够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具有开发为新型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维生素对黑木耳锁状联合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插片培养法,选取4种维生素V_(B1),V_(B2),V_(B12)和V_C分别加入黑木耳基础培养基中,使维生素终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25和0.30μg/mL,以不加维生素溶液的基础培养基为对照,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提高黑木耳品种黑29锁状联合菌丝比率,单一加入维生素最佳浓度分别为V_(B1) 0.25μg/mL、V_(B2) 0.20μg/mL、V_(B12)和V_C均为0.15μg/mL;多种维生素加入的最适V_(B1) 0.28μg/mL、V_(B2) 0.20μg/mL、V_(B12) 0.12μg/mL、V_C 0.18μg/mL。[结论]培养基中单一加入适当浓度的V_(B1)、V_(B2)、V_(B12)和V_C会促进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多种维生素加入培养基更适宜黑木耳菌丝锁状联合的形成,其中V_C的作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9.
旨在对2 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的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和抗菌效果分析,为明确其生防潜力和剂型研发奠定基础。采用杯碟法、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体干重法、孢子萌发抑制法检测抗菌活性,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对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 株链霉菌的发酵液均能在日光灯照射和低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活性;经蛋白酶K处理后,活性均能保持在80%以上;但对有机溶剂的敏感性不同。HD-103、HD-109 的抗菌活性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97.9、120.2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90.57、83.36 μg/mL。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2 株菌的发酵液均可破坏尖孢镰刀菌细胞透性。菌株HD-103 和HD-109 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发酵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开发为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0.
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在人们已广泛应用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改良链霉菌菌株,筛选新农用抗生素品种,提高农用抗生素的效价。对当前原生质体融合的主要方法。助溶剂的种类及助溶机理,重组菌株的主要筛选方法及利用生理生化特点标记菌株等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同时例举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农用抗生素筛选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