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8篇
林业   93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五味子种籽性状与种仁含油特性的个体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五昧子种籽性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阃的种籽横径、种籽纵径、种耔厚度、种耔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仁古油率等性状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供试的20个无性系中,9911、9907、9913、9919、9918、9914等6个无性系种仁古油率较高,分别为70.17%、69.77%、68.99%、67.51%、65.97%、64.15%;五味子种油的形成、积累与无性系的种籽千粒重、种仁千粒重、种籽横径、种耔纵径等指标关系不密切,而与种籽厚度关系密切,相关系数为0.670,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以高古油率为目标的五味子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2.
通过研究杜仲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探讨杜仲耐盐机理,以选育出较耐盐的杜仲品种。结果表明,叶片盐害在胁迫浓度和持续时间上,响应的速率和受害症状持续增大;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低盐度胁迫下增加趋势不明显,中、高盐度胁迫下迅速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不同杜仲品种的抗盐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JC159和JC009具有较高的抗盐性,JC119和JC144的抗盐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3.
正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胶原植物[1],红叶杜仲是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选育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杜仲药用优良无性系,其叶片暗红色,与其他无性系差别明显。花色苷是花色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使其呈现由红、紫红到兰等不同颜色[2,3]。根据侯元凯[4]对彩叶树种叶片不同颜色的产生原因的描述,叶片颜色主要是由叶片中光合色素种类、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引起。  相似文献   
154.
2-甲基-D-赤藓糖醇-2,4-环焦磷酸合酶(MDS)基因曾被认为是调控植物2-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的一个关键节点。为解析杜仲MDS基因序列信息和预测基因功能,以叶片cD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分离出杜仲MDS基因的cDNA克隆,并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uMDS基因cDNA全长976 bp,5′端非编码区长119 bp,3′端非编码区长146bp,编码236个氨基酸。推导EuMDS氨基酸序列中包含转运肽序列(A1~A56)以及多个植物MDS蛋白保守的功能位点(A84,A87,A89,A121,A213,A217,A221,A223,A228)。推导EuMDS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0.3%,β-折叠占13.6%,螺环结构占46.2%。推导EuMDS蛋白三级结构由3个亚单位组成,并相互围绕形成1个分子内腔。系统进化分析表明EuMDS蛋白与啤酒花MDS蛋白亲缘关系最为接近。预测所克隆的EuMDS基因在杜仲萜类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5.
针对专性为害杜仲的食叶害虫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 Chen et Zhang)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比较了3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其3龄和5龄幼虫的杀虫活性, 并进行了林间药效测定和防治示范试验。结果显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对3龄和5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152 5和0.204 7 μg/L, 苦参碱的LC50值分别为65.306 0和124.735 8 μg/L, 印楝素的LC50值分别为165.871 7和257.749 0 μg/L。林间药效测定结果显示5.7%甲维盐微乳剂300万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7 d后校正死亡率达91.34%。防治示范试验表明, 5.7%甲维盐微乳剂75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5.69%, 显著高于0.3%苦参碱水剂750倍液的防治效果(80.28%), 且药剂成本7.5元/hm2, 仅为后者的1.9%。  相似文献   
156.
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论述了生态经济林工程造林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注意问题,介绍了适宜我国中西部发展的几个主要生态经济林树种,提出了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为我国中西部生态经济林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7.
6个杏李品种花粉量及花粉萌发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6个杏李品种花药内花粉数量和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发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粉量有显著差异,味馨、味帝、风味皇后、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厚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2 159.7、1 526.0、1 281.O、573.7、295.7和289.6粒/花药.花粉萌发率也因品种及培养基种类不同而异,味帝在任何配比的培养基上均不萌发,10%蔗糖十1%琼脂十O.03%硼酸培养基适宜其他5个杏李品种花粉萌发,味馨、风味皇后、风味玫瑰、恐龙蛋、味厚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25.07%、38.83%、95.36%、16.86%和85.11%;硼酸浓度0.01%~0.03%时适宜花粉萌发.  相似文献   
158.
【目的】为杜仲杂交子代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杜仲杂交F1代群体的134个子代为研究对象,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红色成分值、绿色成分值、蓝色成分值、叶绿素参考值、鲜比叶质量、干比叶质量、节间距共14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杜仲F1代群体的14个叶片性状变异系数为6.29%~36.97%,其中叶宽、叶长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到15%以上,说明在F1群体中普遍存在遗传变异。134个F1代的主要性状值展现出连续性较好的正态分布趋势;在14个叶表型性状中,31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 <0.01),3对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 <0.05);14个叶表型性状的中亲优势率为-88.53%~45.95%,14个叶表型性状的超亲优势率为-94.50%~9.67%。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7.5处134个单株可聚为Ⅰ、Ⅱ、Ⅲ等3个大类群,其中Ⅰ、Ⅱ类群又可单独分为2个亚类。通过主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杜仲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内源激素、氧化酶、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扦插不定根发育机制及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华仲6号’杜仲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观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生根部位IAA、GA3、ABA及ZR的含量;利用比色法测定IAAO、POD、PPO的活性;采用蒽酮法、考马斯亮蓝法和凯氏定氮法主要测定营养物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全氮含量。【结果】1)杜仲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外的薄壁细胞诱导分化形成,属于皮部诱导生根型。其生根过程可划分为诱导期(扦插0~12天)、启动期(扦插12~22天)、表达期(扦插22~32天)和伸长期(扦插32~53天)。在表达期可观察到插穗基部有幼小白色不定根突破皮层。2)经杜仲专用生根剂处理的插穗每根平均生根数量可达25.6根,比对照多约20根;平均根长为8.41 cm,约为对照组2倍;生根率为85.3%,提高60%。3)在杜仲扦插生根过程中IAA起到关键作用。POD和PPO活性先升后降,IAA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