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林业   611篇
农学   371篇
基础科学   331篇
  306篇
综合类   2443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273篇
畜牧兽医   1505篇
园艺   445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4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何首乌是重要的中药资源,具有很高医学药用价值和极大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自然野生资源己日趋减少,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状况,如果仅凭采集自然野生资源,无法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行人工栽培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向,种植业的发展,种苗繁育是基础前提,因此,就何首乌的种苗繁育作一介绍,为当地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研究2种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幼龄樟子松母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以樟子松幼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取2轮枝处理(L2)和截取3轮枝处理(L3),研究截冠处理L2和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一年生小枝、二年生小枝、萌芽数量7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截冠处理L2和L3均抑制了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的生长,对母树的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截冠处理L2和L3和对照组一年生小枝和二年生小枝的平均长度的大小顺序均为L3L2对照,说明截冠处理对小枝的长度有一定影响;截冠处理L2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与二年生小枝的长度无显著影响;截冠处理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二年生小枝长度有显著影响。2种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幼龄母树的枝下高和萌芽数量无明显影响。2种截冠处理对幼龄母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3更适合樟子松幼龄母树管理。  相似文献   
103.
滨麦(Leymus mollis)是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改良小麦所需的许多优良性状。为了将滨麦中的优异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通过远缘杂交获得小麦-滨麦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选自普通小麦7182与滨麦衍生后代M42(2n=54)F_6代的株系M11005-1-2-7-10-1-1(M11005A)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原位杂交、分子标记、抗病性等综合鉴定。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M11005A有44条染色体且配对良好,可以稳定遗传。原位杂交及分子标记结果表明,M11005A含有42条普通小麦染色体和1对来自滨麦Lm#3Ns的染色体,并且用Oligo-pTa535探针得到了Lm#3Ns的FISH核型;筛选出6个EST及8个PLUG特异分子标记可以用来鉴定Lm#3Ns染色体,其中只有1个EST和4个PLUG标记可以同时在M11005A中扩增出滨麦和华山新麦草的条带,说明滨麦的Lm#3Ns染色体与华山新麦草的3Ns基因组之间存在差异。M11005A的穗长、穗型、小穗数、千粒重与亲本7182无显著差异,但分蘖数较7182显著增加,株高显著降低。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苗期M11005A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和CYR34表现高抗,对CYR32表现高感,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表现高抗,推测滨麦的Lm#3Ns染色体携带对CYR29和CYR34小种的抗性基因,又携带了成株期对CYR32和CYR33的抗性基因。因此,M11005A可以作为抗源应用于小麦的条锈病抗性改良中。  相似文献   
104.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优化施肥对东营滨海盐渍土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设不施肥、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对比,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有效提高了棉花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施肥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Na+及Cl-所占比分别减少2.29%,3.45%,6.15%,K+、Ca2+、Mg2+、SO_2-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高7.8%~17.0%和5.0%~13.3%;施肥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速效P和速效K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N0-3-N、NH+4-N含量总体表现为传统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不施肥,这说明优化施肥能有效降低土壤NO-3-N、NH+4-N含量,进而NO-3-N、NH+4-N的流失风险也随之减小。采用N、K肥基施+蕾期花期2次追施的优化施肥处理,不仅减少了肥料用量,而且提高了产量,配合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5.
复合酶制剂对陕北绒山羊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健康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羊63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试验1、2、3组为酶制剂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75%、0.1%和0.125%的复合酶,试验4、5、6组为酶制剂十益生素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75%、0.1%和0.125%的复合酶和益生素的复合物,对照组按常规日粮饲喂,研究饲料复合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和益生素混合物添加不同量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73 d的饲喂试验,6个试验组平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5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增加1.73 kg,增加40.9%,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68kg,增加39.72%,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脂肪酶催化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从而得到脂肪酸产品是一种温和的油脂水解方法。为了提高脂肪酶酶解效率,研究了棕榈油酶解时反应温度、p H值、水和棕榈油摩尔比及脂肪酶用量对水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缓冲液/棕榈油摩尔比为40︰1,加入4%的脂肪酶,在40℃下水解7h,水解率可达98.29%,水解较彻底。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陕西省朝邑农场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优化发展环境,有力的促进了和谐农场建设。农场先后被陕西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108.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109.
指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是时代的要求,有助于环保资料的共享,有利于环境决策与管理,有利于全民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信息公开给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现有架构带来诸多挑战,包括评价对象的细微调整可能演化为环境纠纷的焦点,涉密内容的处理需要足够慎重,著作权的维护机制亟待建立等。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尚需解决"秘密"界定依据欠缺、信息公示平台混乱、公示追责机制欠缺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