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对广藿香的化学成份(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份)、生物活性、遗传多样性以及活性成份和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并提出了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诺丽(Noni)营养器官及枝叶不同生长阶段中总黄酮含量的消长规律进行研究,以探索诺丽营养器官内总黄酮的动态积累,为生产中确定适宜的采收期及其采收部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该方法测定诺丽中总黄酮含量重复性好,稳定性强,加标回收率达99.66%,测试结果稳定可靠;(2)诺丽各器官总黄酮的含量顺序为:90 d叶270 d叶30 d叶毛状根210 d叶150 d叶侧根330 d叶主根嫩枝老枝2年生枝多年生枝1年生枝。结果表明,对诺丽中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采摘生长270 d的叶入药,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可提高诺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干扰叉头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protein O1, FOXO1)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本研究以固原黄牛的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法分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利用表型鉴定和标志基因表达谱2种方法鉴定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分化潜能。筛选并包装牛FOXO1干扰慢病毒,利用EdU染色、流式细胞术、油红O染色和qPCR方法探究干扰FOXO1对牛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成功分离了牛前体脂肪细胞,且其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分化潜能。2)EdU染色结果表示,侵染Lv-FOXO1极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的增殖率(P<0.01)。3)流式周期结果显示,干扰FOXO1显著增加了牛脂肪细胞S期阳性细胞的比例,促进了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了牛脂肪细胞增殖。4)干扰FOXO1后,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CDK2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5)干扰FOXO1后牛前体脂肪细胞脂滴生成明显减少,且成脂标志基因PPARG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CEBPBLPL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综上,干扰FOXO1可通过上调增殖标志基因PCNACDK1CDK2的表达促进牛脂肪细胞G1/S期的转化,进而促进牛脂肪细胞增殖,且其可通过降低成脂标志基因PPARGCEBPBLPL的表达减少牛脂肪细胞脂滴形成,进而影响脂肪沉积。本研究可为中国地方黄牛的肉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为进一步阐明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中百秋李醇(Patchouli alcohol)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广藿香叶片中克隆得到法呢基焦磷酸合成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FPS基因,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FPS基因在广藿香幼苗期(扦插后60 d)与成熟期(扦插后240 d)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对克隆得到的广藿香FP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片段长为1 177 bp,其中包含1个长度为1 0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由34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与其它已知FPS氨基酸序列的唇形科植物一致性高达93.10%,与已知的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 FP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预测FPS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0.09 kD,理论等电点(pI)为5.34,推测其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且不含信号肽,属于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家族。qRT-PCR结果表明FPS基因在成熟期叶片中表达量高于幼苗期,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PS基因在广藿香中的应用,探究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表达模式及通过调控百秋李醇生物合成提高广藿香挥发油中有效成分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以石牌广藿香幼苗期茎和叶为样本,对转录组测序之后,共得到66 133 450条和65 148 526条reads序列。然后使用De novo拼接后把Unigene对比到各个数据库,经过对Unigene的统计分析,在有类似功能基因的92 974条Unigene中,有65 467条Unigene可注释到Nr数据库;有71 330条的Unigene可对比到KOG数据库,依据其功能信息将这些基因分成25类;有86 716条Unigene被发现与GO数据库中的基因具有相似性并将它们分为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3个大类共54个小类;以KEGG作为数据库参考比对到66 055条Unigene,并根据代谢通路将转录组数据分为137类,包括内质网蛋白处理、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硫辛酸的代谢等。本研究将为广藿香的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基因的发掘、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27.
在陆地种植的番茄的结果期,使用船型粘胶诱捕器配合13种性引诱剂诱芯进行番茄潜叶蛾诱捕试验,筛选最佳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效果最佳诱芯。试验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约0.8~1.2 m处,诱蛾效果最好;配合船型诱捕器的13种不同诱芯对番茄潜叶蛾均有一定诱集效果;以TA20188C诱芯为对照,TA20207D1、TA20207D2两个诱芯综合诱集效果较佳,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126.00头、114.00头,诱捕器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2 167.00头、1 804.33头;TA2021885E和作为对照的TA20188C在试验中也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日均诱蛾量最高可达87.33头、84.33头,连续放置4周,平均诱蛾总量可达1 606.67头、1 593.67头。综合分析,在番茄结果期,在离地面约0.8~1.2 m处悬挂船型诱捕器配合TA20207D1、TA20207D2、TA2021885E、TA20188C 4种番茄潜叶蛾性诱芯在田间中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较好,建议在番茄潜叶蛾的监测和防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8.
海岸凤尾蕨是海岸带少有的蕨类植物之一。由于其植株形态和傅氏凤尾蕨相似,因长期被误定为傅氏凤尾蕨而缺乏关注。其实,二者在生境、植株形态、孢子形态及染色体倍性上有明显区别。所以,海岸凤尾蕨由傅氏凤尾蕨的变种提升为种。为厘清海岸凤尾蕨的分布区域和生存现状,通过整理前人的采集记录和研究结果,结合野外考察,使用Arc-GIS 10.7软件构建海岸凤尾蕨不同范围的地理分布信息图,并依据IUCN 3.1的标准,对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1)从世界地理分布格局来看,海岸凤尾蕨主要分布在亚洲;亚洲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中国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澳门、香港和台湾;日本主要分布在琉球群岛;菲律宾主要分布在北部岛屿。(2)根据IUCN 3.1标准,海岸凤尾蕨的保护等级暂时定为近危(NT)。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海岸凤尾蕨的分布范围狭窄,其生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却长期缺乏保护。因此,最后提出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