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2篇
  20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CC合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为明确ACS基因在甘蔗茎中的表达与乙烯释放量、蔗糖积累的关系,在克隆到甘蔗ACS基因3个成员(Sc-ACS1、Sc-ACS2和Sc-ACS3)的基础上,分别以它们作为探针,Northern杂交检验其在茎中的时空表达。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后期,ACS基因3个成员在茎中不同品种和节间持续表达,Sc-ACS1和Sc-ACS2表达维持较低水平,Sc-ACS3维持较高水平。乙烯利处理明显提高3个基因在茎的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表达,且Sc-ACS1和Sc-ACS2在未成熟节间的表达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而Sc-ACS3在未成熟节间的较高水平表达可持续45d。该结果与甘蔗节间尤其是未成熟和正在成熟节间的乙烯释放量增加以及糖分积累的效应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桂糖17品种乙烯释放量与蔗糖分在处理后14d和28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但巴西固氮品种B1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2.
在甘蔗生长前期用100mg/L 浓度乙烯利对桂糖11号和新台糖20号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⑴乙烯利处理使新台糖20号叶片中维管束密度、维管束中的后生导管和韧皮部面积均明显增大,并使硅含量提高,锌含量降低;⑵乙烯利处理对桂糖11号的叶片维管束面积、维管束中后生导管面积和韧皮部面积以及叶片的维管束密度都没有影响,但提高了叶片中硅、镁和锌的含量。  相似文献   
33.
甘蔗伸长盛期乙烯利处理对节间ATP酶和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蔗伸长盛期100mg/L乙烯利处理对3个甘蔗品种桂糖11号、桂糖15号和新台糖16号的Ca2+-ATP酶、Mg2+-ATP酶、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3个品种间Ca2+-ATPase与Mg2+-ATPase的活性有差异,但相同品种的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甘蔗伸长盛期100mg/L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节间1的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在甘蔗伸长盛期节间2的中性和酸性转化酶表现基本一致的动态变化趋势。100mg/L乙烯利处理可以提高节间2中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甘蔗伸长盛期乙烯利处理促进甘蔗蔗糖代谢活动,提高能量代谢水平,从而促进甘蔗生长。   相似文献   
34.
乙烯利对甘蔗茎内IAA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甘品种桂粮11号、桂糖15号和新台糖16号节间2的IAA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乙烯利处理后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甘蔗工艺成熟过程中,茎内IAA氧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品种间有差异。乙烯利处理对IAA氧化酶活性有影响,其影响效应及影响时间因品种而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抑制IAA氧化酶活性的早期上升过程,同时钝化IAA氧化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酶活性变化对照波动性要小,影  相似文献   
35.
用6种不同的贮藏方法进行果蔗常温保鲜试验,结果发现垫盖塑料薄膜的平行堆蔗处理能使贮藏环境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降低日最高温度,有利于防病保鲜,贮藏70天后仅干耗13.60%,此对照低208.82%,好蔗率达92.0%(对照全部坏变),且尚能保持一定的蔗汁锤度,清甜可口。  相似文献   
36.
在3个甘蔗品种的分蘖初期,分别喷施硝酸镧和混合稀土溶液,结果这两种处理都能促使甘蔗叶片在不同生长期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喷清水的对照,而且喷施混合稀土的又极显著高于硝酸镧处理。混合稀土还能使即将进入工艺成熟期的甘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7.
甘蔗分蘖期间叶面喷施乙烯利后两种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分蘖前期以0(清水)、100、400 mg/L 3种不同乙烯利浓度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分析了茎尖和伤流液中的生长素(IAA)与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同时统计了分蘖率、后期分蘖率。结果表明,100mg/L乙烯利处理后分蘖期茎尖IAA含量减少,根部CTK浓度增加,根部伤流液中CTK/IAA比值变大;促进了甘蔗的分蘖,提高分蘖率,尤以对新台糖22号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3个甘蔗品种在4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相关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了解甘蔗对氮养分吸收、积累的动态规律,为甘蔗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甘蔗品种ROC22、GT11、GXB9为材料,于2013年(新植蔗)和2014年(宿根蔗)进行试验,共设置3个氮水平,即分别施150、300、600 kg/ha尿素,田间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测定不同生长时期各氮代谢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施氮范围内(150~300 kg/ha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随氮水平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与硝态氮含量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一定范围内(尿素施用水平150~300 kg/ha)随施氮量增加,甘蔗的氮代谢显著增强.甘蔗品种GXB9比其他两个品种对低氮环境有较强的调节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克隆甘蔗乙烯受体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方法】采用基于热不对称交错式PCR原理的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甘蔗ROC22基因组DNA中克隆Sc-ERS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启动子预测软件PlantCARE和PLACE在线工具对Se-ERS启动子序列的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克隆获得sc.ERS启动子序列1410bp,该序列与玉米ERS25、ERS14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和80%。PlantCARE在线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基本作用元件TATA.BOX和CAAT—BOX,还含有参与光响应元件、干旱诱导MYB结合位点、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水杨酸响应元件、胚乳表达顺式调控元件、热胁迫响应元件等。【结论】从甘蔗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乙烯受体Sc-ERS基因上游1410bp的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多个特异性调控元件,推测sc.ERS;~因的表达可能受生理周期、激素、干旱、光照等因素调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3株联合固氮菌单株或组合接种对甘蔗组培苗的促生效应。【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分别设单菌株(11-31, 07-98和08-200)及其4个不同菌株组合共7个接菌处理接种新台糖22号(ROC22)组培苗,设1个不接菌处理为对照,接种86 d后比较不同处理对甘蔗生物量、株高、氮磷含量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7个接菌处理对甘蔗植株的生物量、株高、氮磷含量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生化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处理Ⅶ的促生效应最为显著,该处理的植株株高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25.23%和60.79%;植株总氮含量最高的是处理Ⅳ,比对照增长45.79%;含磷量增长最显著的是处理Ⅶ,比对照增长76.29%。【结论】联合固氮菌单株或组合接种对甘蔗生长、氮磷元素的累积和生理生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对甘蔗的促生效应有显著差异;多菌株混合接种的促生效应不一定会比单菌株接种高,具体效果因固氮菌种类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