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基于生物阻抗猪肉水分含量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物阻抗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针状多电极猪肉水分测试系统,采用自制四钢针电极,以220kHz的正弦波交流恒流源为激励信号,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猪肉的生物阻抗特性。结果表明,猪肉生物阻抗随着其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2.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总氮快速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适用于规模化奶牛场粪水中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天津市23家种养结合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治理全过程环节的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预测粪水总氮含量的可行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同一奶牛场粪水总氮含量的全程定标模型和不同奶牛场粪水总氮含量的全局定标模型,并采用独立的预测集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全程模型总氮预测含量与实测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0.18 mg/L,剩余预测偏差为4.97,可用于某一奶牛场粪水运移全过程环节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全局模型总氮预测含量与实测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91.66 mg/L,剩余预测偏差为3.83,可用于不同奶牛场多元因素条件下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研究表明,基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治理全过程环节样品总氮含量的即时监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23.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水质pH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谱分析技术分析不同的水样pH值,并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564、670和732 nm处水质的反射光谱吸收强度与其pH值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2=0.992 8,校正复相关系R2Adj=0.976 0,定标标准误差SEC=0.174,预测误差SEP=0.028,并通过了F验证,对连续、快速分析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天津规模化奶牛场粪水运移中氮磷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揭示粪水运移中氮磷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不同管理方式下粪水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在天津地区33家种养结合型规模化奶牛场定位监测,解析季节、地区、清粪方式、粪水处理工艺和运移环节粪水氮磷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粪水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01);2)不同地区粪水TN含量差异不显著,TP含量差异显著(P<0.05);3)不同清粪方式和粪水处理工艺下粪水TN和TP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干清粪+干清粪方式下粪水中TN和TP含量均略高于其他方式,厌氧发酵+沼液贮存处理工艺下粪水中TN和TP含量略高于其他处理工艺;4)不同运移环节粪水TN和TP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01)。该研究为系统摸清奶牛粪水中氮磷养分变化规律提供支撑,为粪水管控实用技术研发和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使用除了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外,还会加速抗生素耐药性的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风险。近年来,色谱技术和光谱技术在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液相、气相)与质谱联用法、红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文章对各类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特点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6.
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相结合,建立了掺胭脂红色素茶水的判别模型。试验分别对38个未添加色素的茶水和38个掺不同浓度胭脂红(所掺胭脂红浓度区间为0.1~10.0μg/mL)茶水在4 000~15 000 cm~(-1)区间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并对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在7个不同的波数区间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波数区间建模对掺胭脂红色素茶水的预判模型有着较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000~11 000 cm~(-1)区间建模,能取得较好的判别结果。所建的模型对校正集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对预测集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为96.15%。  相似文献   
27.
在分析单目定距采集到的鸡蛋图像的各颜色分量直方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检测鸡蛋外形参数的方法,即针对鸡蛋原始图像的R分量图像,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椭圆拟合方法。应用30枚鸡蛋样本分别建立了鸡蛋外形参数长轴、短轴的预测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 3,0.984 2,定标标准误差分别为0.24,0.12;应用5枚鸡蛋样本验证预测模型,其预测误差分别为0.09,0.05,并通过了F验证,为鸡蛋的机械化加工、分级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镉(Cd)胁迫后对水稻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9个水稻品种,经0.5mg/kg氯化镉溶液处理后,对水稻叶片的8种矿质元素[铁(Fe)、铜(Cu)、锰(Mn)、钾(K)、钙(Ca)、钠(Na)、锌(Zn)和锰(M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5 mg/kg Cd处理下,会提高叶片中的Fe含量,最终表现为促进Fe的吸收;Cd的添加会降低Mn、Zn的含量,最终表现为Cd对Mn、Zn的抑制作用;在Cd胁迫下,水稻叶片中Cu和Zn、Mg和Ca的相对含量表现出相似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典型磺胺类抗生素(Sulfonamides,SAs)对玉米幼苗生长、生理及代谢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玉米对SAs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掖单13为试验材料,以不添加SAs为对照(0 mg/L),以终浓度为10、20、30、40和50 mg/L的磺胺甲基嘧啶(SM1)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为处理,测定分析对照及不同处理玉米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玉米幼苗代谢物的含量及种类进行检测。【结果】2种SAs处理后,玉米幼苗的根长、株高、鲜重、干重和叶绿素含量总体上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被激活,总体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经GC-MS检测出代谢物共70种,主要为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及其衍生物和其他代谢物,将筛选到的12种差异代谢物富集到代谢通路上,结果映射得出7条显著的代谢路径: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氰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的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结论】SAs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呈低促高抑的效果。高浓度SAs使玉米幼苗生长受抑,光合色素含量降低,遭受氧化损伤,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毒性。氨基酸类代谢物为玉米幼苗响应SAs的关键代谢物。郑单958对SAs的耐性比掖单13强。  相似文献   
30.
提出了一种利用荧光光谱法快速直接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的检测方法。以菲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荧光光谱法直接检测土壤中菲污染物的可行性。配制不同浓度菲土壤样品,并采用PerkinElmer公司生产的LS-5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菲土壤样品进行荧光光谱采集。通过对二维相关荧光谱的分析确定了409和430 nm处的荧光峰都来自土壤中的菲,485 nm的荧光峰来自土壤自身。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409和430nm处的荧光强度建立定量分析土壤中菲浓度的标准曲线,其对应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和0.99。选择7个样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3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其对应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1.69%和6.71%。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光谱法直接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物检测是可行的。该研究对于实现土壤中PAHs污染物实时、现场荧光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