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8篇
  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几丁质酶活性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大豆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大豆疫霉菌后的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不同大豆品种中的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区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几丁质酶的含量和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的速度比感病品种快,酶的高活性维持的时间较长。抗病品种在接种后24 h酶活性达到峰值,中感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48 h达到峰值。说明大豆疫霉菌可诱导几丁质酶产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呈正相关关系。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 ℃,最适pH为5。该酶在45 ℃以下,pH在4~6时酶活性稳定,超过60 ℃,pH超过7时酶活性丧失较快。Mn2+、Zn2+、Ba2+、Fe3+、Ca2+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Al3+、Ag+、Fe2+、K+、Mg2+、Cu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2.
小黑杨应拉木上下侧cDNA文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小黑杨应拉木的形成机制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模拟重力对小黑杨茎生长产生影响后,进行了以下研究:以小黑杨茎应拉木未成熟木质部组织为材料,分别构建了弯曲茎上侧(TW)与下侧(OW)cDNA文库,共获得了6048条高质量的ESTs序列,代表了5007条单一基因,鉴定出437条可能与应拉木形成有关的ESTs.通过比...  相似文献   
93.
白桦雄花突变体早期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桦是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树种,已发现的天然的雄花序突变体,其结构和生殖发育均不同于正常雄花序,显示出明显的雄性不育特征。为揭示该雄花突变体的发育机制,采用c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白桦雄花突变体发育早期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共获得81个ESTs,51个ESTs与GenBank中的基因相似性较低,视为新基因,30个ESTs与已知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GO和KEGG对其功能的注释表明,这些蛋白参与催化活性、结合活性、生物调节信号转导、生物合成以及基因编码转录因子和花发育等过程。选择5个与白桦花发育有关的ESTs,分别为MAP激酶、泛素结合酶、纤维素合成酶、热激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它们在白桦雄花突变植株的不同组织和雄花发育过程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白桦突变植株中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推测它们参与白桦营养生长和生殖发育,并与雄花的迟缓发育、花药和花粉发育异常等雄性不育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4.
对蒙古栎8个不同的种源进行了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栎不同种源间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长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蒙古栎早期选择的生理指标。参试的集安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较高,可初步认为是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5.
用RACE技术从西伯利亚蓼(Polygonum sibiricum Laxm.)中克隆了谷胱甘肽转移酶(PsGSTU1)基因完整编码区 cDNA序列,长度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经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家族其它成员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初步确定PsGSTU1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Tau家族。利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PsGSTU1在西伯利亚蓼的叶、茎和地下茎中均有表达,茎中表达量最高,叶和地下茎次之; 3% NaHCO3胁迫后,此基因在叶和茎中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胁迫后48 h,而茎在72 h;去胁迫后,此基因在不同部位的表达量表现为:地下茎>叶>茎。将PsGSTU1完整的cDNA片段连接至pET28a质粒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经IPTG诱导后表达了分子量为26 kD的目的蛋白,表达PsGSTU1的大肠杆菌显著提高了耐受NaHCO3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
采用P(P -1)/2 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 个白桦优良个体生长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 和特殊配合力(SCA) 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也比较大,在6个亲本中Q2 是最好的亲本,M2次之。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各性状的SCA 效应值均有较大差异,试验中苗高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最高的是8×Q1,苗高地径两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高于特殊配合力,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属于高强度遗传力,可以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97.
研究了欧关山杨毛状根的生长情况。发现:在培养过程中,毛状根一直处于旺盛的生长状态,POD活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正常根呈现缓慢上升然后下降趋势;二者的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8.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凉水、帽儿山、草河口和龙江四个代表试点10年生种源试验的资料:树木生长、物候、材性、形态、种子品质、适应性和抗性等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的方法,参考了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区划的结果,将长白落叶松天然分布区域划分成四个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白河种源区(编号Ⅲ)和桓仁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白桦雌花序花期基因表达情况,以两天为间隔对其进行取样.基于SMART策略,通过RT-PCR,将源自最后时期样品的cDNA作为Driver cDNA,源自其他时期样品的cDNA作为Tester cDNA,构建抑制性消减文库.EST序列经blastX分析表明,该文库中的基因大致可以归为五类,分别同代谢、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胁迫反应及调控相关.本文对基因表达同发育的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3年生白桦同时接受3种外源糖溶液(蔗糖、果糖、葡萄糖)和3种高浓度CO2(700、1400、2100μL·μL-1CO2)处理.处理1个月后,测定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在700μL·L-1和1400μL·L-1 CO2下,外源糖溶液增加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外源蔗糖的效果最好:外源糖溶液与2100μL·L-1CO2结合,会抑制叶片积累总糖和蛋白质:在700μL·L-1和1400μL·L-1CO2下,喷施葡萄糖、果糖的叶片在蛋白质含量上没有明显差别:同700、1400μL·L-1CO2相比,除喷施果糖植株外,2100μL·L-1 CO2明显增加了叶片的总糖、蔗糖、果糖和蛋白质含量:在喷施同种外源糖溶液的情况下,叶片的糖含量与CO2浓度呈正相关性.图6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