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土蒸锅多功能导管的制作方法生产食用菌利用土蒸锅进行常压灭菌时,连续烧火时间长,为了避免于锅事故,安装自制的“多功能导管”,可以随时观察锅内水位,随时往锅内注水,还可以及时排除锅内的污水。“多功能导管”制作安装和使用方法如下:选一根直径1cm左右的金属...  相似文献   
33.
杨儒钦 《食用菌》1994,16(4):29-30
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很多,根据季节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我地区众多的栽培方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整理出较实用的十种高产栽培法,供读者选用。 (一)墙式栽培 采用塑料袋培养菌丝,待菌丝发满后脱袋将菌柱垒成墙,让其从墙面上出菇。技术要求:培养菌丝采用较大的塑料袋,培养料采用生料、熟料或发酵料,按常规操作。垒墙时菌柱间要填满土,土质应是肥沃的园田土,以壤土或沙壤土最佳,晒干过筛去杂质,每1OOkg土壤加入尿素500g,石灰粉1500g,石膏粉1OOOg,多菌灵1008,水120kg,混合拌均,上面土厚为1.5cm左右,之后上罩塑料膜进行催蕾,出菇管理如常规。此法适应地窖、温室、走廊栽培,占地少,菇朵大。 (二)仿木桩栽培 在地上用帘子围成圆筒形,内衬地膜,直接装入培养料,同时接种,之后养菌出菇。技术要求:帘子可用条子或秸秆材料,编成高60cm、长1m的软帘。场地清理干净喷洒0.1%的多菌灵溶液,再撒一层石灰粉。栽培时,按一定行距和株距(以便管理),就地将帘子围成圆筒形,筒内周围衬地膜(底部不衬),  相似文献   
34.
1.早期切除法:当杂菌出现在表面而尚未形成孢子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左手持瓶子倒置,右手拿切除铲轻轻拔掉瓶塞,用铲将杂菌连同周围部分培养基切除,使其自然脱落于瓶外,并注意不要让碎屑贴附瓶内壁,然后瓶塞经火焰杀菌,成功率可达90%左右。 2.石灰覆盖法:杂菌串塞感染,来势猛,传播迅速,主要因培养室通风不良,空  相似文献   
35.
代料栽培榆黄蘑,在幼菇阶段往往会发生萎蔫和死亡现象,其原因比较复杂,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谈点浅见。 (一)菌种不良或接种过量 菌种由于相继转管次数过多而退化;或因栽培种菌龄过长,接种量过大,基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床面就形成大量菇蕾,菇蕾因供养不足而萎缩死亡。预防方法:定期分离和复壮菌种,经严格鉴定和试验,确保质量后再用于生产,不用老化菌种或任意加大接种量。 (二)接种后菌丝生长不健壮 这与配料不合理或播种后管理不当,基质内严重缺氧、内烧、杂菌污染等有关。另外在于实体发育阶段,营养供应不足也会出现  相似文献   
36.
把原接种箱的箱底,周围留10cm宽,中间部分锯掉,再按原接种箱的底部外围尺寸做一个深30cm的木槽,将原接种箱座于木槽上,即改进完成.使用装料瓶(袋)时,先将底部木槽装满,再把原接种箱的一头垛满.接种时,先将上箱一头的瓶(袋)接好种放在另一  相似文献   
37.
利用豆秸栽培榆黄蘑具有原料广、成本低、工艺简单、效益高等优点,栽培技术如下。 1 播种季节 东北地区,榆黄蘑春栽在3月底至5月20日前后(用暖棚可适当提前),4月中旬后可进行大田栽培。秋种在处暑前后,但出菇要有增温和通风设施,也可发好菌后待翌年春出菇。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灵活安排,也可冬播。  相似文献   
38.
杨儒钦 《食用菌》2007,29(6):63-63
利用伐木造材废弃的剩余物,模仿野生金顶榆黄蘑的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栽培,具有变废为宣、工艺简单、优质、高产、纯天然、高效益等特点,有条件的地方,确实是一条致富路,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39.
40.
榆黄蘑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儒钦  杨雪梅 《食用菌》1997,19(5):1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