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江源区7个典型湿地样地植被生物量和指示种生物量进行年度连续监测,发现2006年度植被生物量、指示种生物量均比2005年有所减少;分析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2006年较2005年年平均气温升高0.2-1.0℃、年蒸发量增加54-334mm、年降水量减少60.7-164.5mm;基于以上事实分析,提出关于三江源区湿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2.
基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以相应的理论和法律为依据,结合西宁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的现状,分析了现行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3.
<正>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缘的戈壁滩上,属额济纳荒漠极端干旱区,自然环境极为恶劣。当地年均降水量43.7mm,全年蒸发量3413.1 mm,相对湿度37%,最大年温差49℃,无霜期135-140 d,不利气候因素极大地限制了林业建设和绿化工作的开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中心对外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近年又承担了造林5.3万hm2的任务,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要求,我们进行了戈壁造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34.
[目的]加深对大鳞黑线餐鱼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其生态习性,获得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2011年9月在陕西汉江干流石泉段采集到的1尾黑线餐鱼属鱼类标本进行测量和研究,并与1979年捕获的标本进行比对。[结果]该次捕获的标本除体长和全长外,其他各对比项目与正模标本的差异很小;大鳞黑线餐鱼除了可分布在水域上游山间溪流中,也可生活于大水面缓流区;大鳞黑线餐鱼在汉江水系仍有分布,但资源量极小。[结论]结果为该濒危鱼类的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基于湟水河流域草地资源的现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评价,说明了湟水河流域草地资源以高寒草句为主,草质良好但产量低,并针对湟水河流域草地退化严重、管理滞后的问题,提出了预防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河,在青海省流域面积161.2万 hm2,流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5.9%,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8.4%.该流域森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单位蓄积量低,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地利用率不高,病虫鼠害严重.其生态功能中等,森林资源为弱持续状态.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7.
基于海东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4 a来的现状,说明生态补偿实施取得的效 益, 不仅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人们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认可 性,更 好地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了海东地区森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 建立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8.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是我国黄河以南地区的恶性杂草之一,给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原产地喜旱莲子草存在多个生态型,并且其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 Selman&Vogt)对几个生态型的取食偏好有明显差异。本实验从昆虫植食性的角度对收集自原产地(3个)以及入侵地(1个)共4个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进行研究。在选择性取食实验中,莲草直胸跳甲一对成虫对各生态型喜旱莲子草4 d的累积取食量依次为:A.philoxeroides f.angustifolia(0.54 cm^2)、A.philoxeroides“China”(0.34 cm^2)、A.philoxeroides“SantaFé”(0.31 cm^2)、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0.03 cm^2),即对原产地A.philoxeroides f.philoxe-roides的取食最轻,且与其它3个生态型差异极显著,其它3个生态型间无显著差异。在非选择性取食实验中,幼虫以4个生态型喜旱莲子草为食时都呈现出显著的逻辑斯谛式增长模式,但是,以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喂养的幼虫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幼虫期8 d可达最大体重约为9.5 mg(鲜重),达到最大体重一半时的时间为116.5-128.5 h,平均为121.9 h。这些结果暗示,喜旱莲子草从原产地到我国的天敌昆虫释放效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