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400万h㎡左右,由于其种植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商品加工用途日益细化,因此对大豆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大豆生产的需要,利用卫星搭载技术选育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克航辐05-829),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9002.为了促进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多年多点品种区域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克山1号2007-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其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宁春4号是1981年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至今仍被用作西北春麦区的主推品种.通过查询历史档案资料和搜集近年宁夏区域试验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春4号丰产性突出,产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刷新,并且均比同时期区试品种的环境指数高,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小,稳产性能高.同时,宁春4号产量三因素间协调性好,个体和群体缓冲力强,籽粒含有1、17+18、5+10优质亚基组合,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总和为10.因此,宁春4号具备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籽粒品质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丰收26号具有亚有限结荚习性,成熟时不裂荚,子粒蛋白质含量高。接种鉴定为抗灰斑病、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在适应区域种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09天。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在试验中,丰收26号表现出早熟、高产、稳产等特点,2008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4.
不同旱直播方式、播种量对富源4号产量及效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农村劳动力减少和水资源日益短缺制约,宁夏引黄灌区插秧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旱直播是一种水稻轻型栽培方式。试验通过对均行旱条播、均行精量穴播、宽窄行精量穴播3种旱直播栽培条件下富源4号不同播种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在225 kg/hm2以下时有利于增强富源4号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及整精米率,提升品质;采用精量穴播方式种植较旱条播播种量300 kg/hm2时节本增效1 894.8元/hm2以上,其中宽窄行精量穴播播种量225 kg/hm2时节本增效最高,为3 818.8元/hm2。  相似文献   
35.
<正>丰收27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1997年以克交88223-1为母本,以白农5号为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所内培育F1,1999-2001年所内种植F2~F4,系谱法选择,2002年所内种植F5,并于当年决选稳定品系,品系代号为克交02-7741。  相似文献   
36.
大豆新品种黑生101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生10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中心和小麦研究所大豆育种室以黑农35为受体,龙79-3433-1为供体,采用外源总DNA导入技术(即花粉管通道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1997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上限种植。1主要特点1.豆高产、稳产、丰产潜力大1995年参加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24.3kg/hm2,较标准品种丰收22增产7.3%,1996年同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为2350.8kg/hm2和2198.9k…  相似文献   
37.
该品种属于高油型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cm左右,白花、长叶,百粒重2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39.01%、脂肪含量21.34%。接种鉴定为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第七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209.5k/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6.5%,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90.8k/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7.0%。  相似文献   
38.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扎兰屯为代表的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偏低,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00、MG 00熟期组;第二亚区包括以克山、佳木斯、牡丹江、长春为代表的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等地,该地区气候适宜,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三亚区包括以白城、大庆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东北部降水量低的地区,播种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四亚区包括以铁岭为代表的辽宁省大部分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Ⅱ和MGⅢ熟期组。(2)明确了各熟期组大豆的生态特征。MG 000和MG00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一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其他亚区生育前期、后期略有缩短、提前成熟,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生长季节。MG 0和MGⅠ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第一亚区比当地品种晚20~30 d、前期晚7~10 d,在第四生态亚区比当地品种早10~20 d、前期早3~5 d,不适合在这些地区种植。MGⅡ、MGⅢ熟期组仅在第四生态亚区正常成熟,部分品种可以在第二、三生态亚区成熟,生育前期在第二、三亚区比当地品种晚约10 d、在第一亚区晚约20 d。  相似文献   
39.
为探讨不同株距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于2011和2012年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株距因子,6个水平分别是2,3,4,5,7,10 cm;副处理为品种因子,7个水平,3种生态株型,分别是无限多分枝(丰收6号和华疆7734)、无限少分枝(丰收10号和丰收27)和亚有限主茎型(丰收24、克山1号和克福07-935)。结果表明:不同株距条件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株距增加,株高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逐渐降低趋势,在后期呈现先升后降趋势;5节高度和底荚高度降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粗、1粒荚、2粒荚、3粒荚、4粒荚、瘪荚、主茎荚和全株荚数升高;百粒重变化没有规律性,虫粒率和病粒率降低;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升高;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枝型材料适宜株距为7 cm,主茎型材料适宜株距为5 cm。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面解析中国大豆主产区百粒重QTL-等位变异遗传构成,为东北地区大豆籽粒大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东北地区育种和生产上常用的290份大豆材料作为试验群体,于2013和2014年在东北第二生态亚区的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和长春4个地点进行百粒重表型鉴定试验。利用RAD-seq方法对试验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对原始SNP数据进行过滤及填补缺失数据后,最终获得了82 966个高质量的SNP标记。根据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RTM-GWAS)方法,首先构建获得15 546个具有复等位变异的SNPLDB标记,然后使用两阶段多位点模型对百粒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检测到的百粒重关联SNPLDB标记位点附近(50 kb范围内)的基因进行分析,根据基因内SNP与SNPLDB标记位点之间关联性的卡方测验,筛选可能与百粒重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基于检测的百粒重QTL-等位变异体系分析了不同熟期组材料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试验群体百粒重变异范围为18.3—20.7 g,性状遗传率为92.3%。RTM-GWAS方法共检测到76个与大豆百粒重性状关联的SNPLDB标记位点,其中15个位点主效不显著,另外61个主效显著位点解释了65.40%的表型变异;68个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的位点解释了17.46%的表型变异,另外8个位点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在检测到的76个位点中有34个位点与已报道的30个百粒重QTL重叠,另外42个位点为本研究新检测百粒重位点。基于检测的SNPLDB标记位点,共筛选到137个百粒重相关候选基因,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候选基因不仅参与大豆百粒重的调节,还参与了初级新陈代谢、蛋白质修饰、物质运输、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等。对各熟期组间QTL-等位变异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尽管熟期组间百粒重差异不明显,但其QTL-等位变异遗传结构却发生了新生和汰除的变化。【结论】RTM-GWAS方法能相对全面地解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QTL-等位变异遗传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由大量QTL调控,且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大,QTL存在丰富的复等位变异。由RTM-GWAS方法建立的QTL-等位变异矩阵为群体遗传及演化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