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对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全面解析中国大豆主产区百粒重QTL-等位变异遗传构成,为东北地区大豆籽粒大小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东北地区育种和生产上常用的290份大豆材料作为试验群体,于2013和2014年在东北第二生态亚区的克山、牡丹江、佳木斯和长春4个地点进行百粒重表型鉴定试验。利用RAD-seq方法对试验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对原始SNP数据进行过滤及填补缺失数据后,最终获得了82 966个高质量的SNP标记。根据限制性两阶段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restricted two-stage multi-locu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RTM-GWAS)方法,首先构建获得15 546个具有复等位变异的SNPLDB标记,然后使用两阶段多位点模型对百粒重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检测到的百粒重关联SNPLDB标记位点附近(50 kb范围内)的基因进行分析,根据基因内SNP与SNPLDB标记位点之间关联性的卡方测验,筛选可能与百粒重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并进行功能注释。最后基于检测的百粒重QTL-等位变异体系分析了不同熟期组材料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试验群体百粒重变异范围为18.3—20.7 g,性状遗传率为92.3%。RTM-GWAS方法共检测到76个与大豆百粒重性状关联的SNPLDB标记位点,其中15个位点主效不显著,另外61个主效显著位点解释了65.40%的表型变异;68个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的位点解释了17.46%的表型变异,另外8个位点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在检测到的76个位点中有34个位点与已报道的30个百粒重QTL重叠,另外42个位点为本研究新检测百粒重位点。基于检测的SNPLDB标记位点,共筛选到137个百粒重相关候选基因,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候选基因不仅参与大豆百粒重的调节,还参与了初级新陈代谢、蛋白质修饰、物质运输、胁迫响应和信号转导等。对各熟期组间QTL-等位变异的遗传分化分析显示,尽管熟期组间百粒重差异不明显,但其QTL-等位变异遗传结构却发生了新生和汰除的变化。【结论】RTM-GWAS方法能相对全面地解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QTL-等位变异遗传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百粒重由大量QTL调控,且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大,QTL存在丰富的复等位变异。由RTM-GWAS方法建立的QTL-等位变异矩阵为群体遗传及演化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42.
东北春大豆熟期组的划分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春大豆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品种生育期特性是最主要的生态特性。美国建立的大豆熟期组制度已为全世界采纳。熟期组归类表述了品种最主要的地理生态特性,有利于全世界不同地区间的引种、交流和育种方案设计。本研究搜集了我国东北地区数十年来育种或生产上广泛使用的地方和育成的共计361份品种,于2012-2014年在东北大豆不同气候生态区的9个试验点,以美国和国内已明确MG000~MGⅢ熟期组的品种为标准,进行东北地区品种熟期划分的研究。鉴定方法为先根据标准品种相邻熟期组生育日数平均值的1/2为界,划定不同熟期组在该环境的范围,初步划定各品种的熟期组归属,然后统计各品种在不同环境的熟期组归属次数,结合考虑该品种适应的生态条件,最终确定其熟期组归属。本研究认为东北地区早春土壤墒情较好,播种后种子开始吸水萌动,而完全成熟则在完熟期(R8时期),大豆的全生育期应为从播种到R8时期的生育日数。获得结果如下:(1)确定了不同试验点/生态亚区各熟期组划分的生育期天数范围和各熟期组鉴定的最佳试验点/生态亚区,具体的说以北安和扎兰屯作为MG000和MG00熟期租适宜的鉴定地点,克山和牡丹江作为MG0和MGⅠ适宜的鉴定地点,铁岭作为MGⅡ和MGⅢ适宜的鉴定地点;(2)361份东北春大豆归入MG000~MGⅢ共6个熟期组;(3)揭示了不同熟期组在东北地区的地域分布,大致上MG000和MG00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北部,MG 0和MG I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中南部,MGⅡ主要分布在吉林省,MGⅢ主要分布在辽宁省;(4)提出了一批东北地区各熟期组鉴定的本地区标准品种;(5)提出我国东北地区熟期组鉴定的方法,即先在当地将待鉴定的品种生育期天数与标准品种的表现或者本文所给出的各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进行初步划分,然后按照其熟期组划分结果安排在适宜的鉴定点进行统一鉴定,经比对后确定其熟期组的归属。  相似文献   
43.
采用田间进行了重迎茬大豆专用肥筛选,结果表明:NPK不同组合可明显促进重迎茬大豆生长发育,主要表现在增加了大豆株高、提高大豆地上和地下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根瘤数量;增加了营养生长时期根/冠比值.进而提高产量,以处理2产量最高,增产达到17.15%.  相似文献   
44.
大豆新品种丰收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品种亚有限结夹习性,株高70cm左右,紫花、长叶,百粒重17g左右,种皮黄色、籽粒圆形,成熟时不裂夹。籽粒蛋白质含量39.90%,脂肪含量20.56%。接种鉴定为抗灰斑病、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9天。2006年-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公顷平均产量2466kg,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0.6%,生产试验公顷平均产量2269.5kg,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0.1%。  相似文献   
45.
不去雄蕊杂交技术在海南南繁基地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海南省南繁基地进行.利用大豆显隐性规律,以具有隐性性状大豆品种(系)为母本,以具有相应显性性状的品种(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不去雄蕊直接授粉方式杂交.结果表明,不去雄蕊杂交真杂交果成功率为42.8%;杂交适宜时间在上午7∶00~11∶00,最佳时间在8∶00~9∶00,真杂交成功率最高,达到45.7%;杂交适宜温度在21~27℃,最佳温度在24~27℃,花粉量较多,质量较好,杂交成功率为42.3%.  相似文献   
46.
极早熟大豆新品种丰收2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极早熟大豆新品种丰收23号的选育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克山杨兴勇刘广阳宋丽娟董全中选育熟期极早、抗病、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对促进高寒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所利用有性杂交途径,育成了熟期极早、抗病、适合当地条件栽培的高产稳产、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47.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拓宽新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大豆在南繁条件下的杂交结实率,本研究选用7个东北春大豆早熟品种,在海南三亚进行光照处理和杂交技术试验,观察供试品种在长日照(18 h)处理和三亚自然短日照条件下植株形态、生长发育进程、花器官特征和花粉育性的变化,并研究光照处理、母本是否去雄和母本花蕾大小对杂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冬季自然短日照致使大豆开花持续时间缩短,株高、花朵数量和单花重量降低,花朵及其各组成部分变小(P<0.01),花粉败育率上升(P<0.01)。以自然短日照处理植株作母本、长日照处理的材料作父本,在母本植株上选大花蕾,采用不去雄杂交,获得64.36%的杂交结实率,可基本满足杂交育种的需要。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南繁条件下提高大豆杂交成功率的综合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8.
优良大豆种质克4430—2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叶片是大豆进行光合碳同化的主要器官,其颜色与光能的捕获力和转化效率有关,也与大豆的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挖掘对从光合碳同化途径解析大豆产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黄绿叶是区别于大豆普通绿色叶片的突变类型,是研究大豆叶色相关基因的重要遗传材料。本研究发现了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gl2(yellow-green leaf 2),该突变体是由大豆品系GL11自然突变而来,其黄绿叶表型可以稳定遗传。与绿叶野生型GL11相比较,突变体ygl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降低,株高、百粒重、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利用GL11和ygl2构建分离群体,遗传分析表明, ygl2的黄绿叶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将黄绿叶基因ygl2定位于2号染色体末端SSR标记02104到02107之间,区间物理距离为56.1 kb,包含9个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黄绿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 将野生大豆DNA直接导入受体栽培大豆。 经分析、 鉴定 、 选择、 育成了集高产、 优质、 高蛋白于一体的新品种黑生101, 并经RAPD(Random 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子验证, 证明供体DNA片段确已进入受体。 经连续7年分析, 黑生101蛋白质含量超过45%, 平均比受体高1.76个百分点; 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