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几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室内毒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5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最终确定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防效的杀菌剂。10%苯醚甲环唑WG、10%己唑醇ME、50%异菌脲WP、43%戊唑醇SC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70%丙森锌WP、3%多抗霉素WP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多抗霉素WP和50%异菌脲WP在保定清苑和望都两地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防效。研究表明,3%多抗霉素WP和50%异菌脲WP对苹果斑点落叶病防效显著,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42.
2010年全国苹果园病虫害发生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国苹果各产区病虫害发生及用药情况等,2010年继续对苹果病虫害、苹果品种、树龄、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苹果产业体系的各试验站站长和观测点的专家以及相关技术人员,通过中国苹果病虫害防控信息网(Http://www.apple-ipm.cn)及时上传了当地调查数据,对其中30个观测点上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现将2010年苹果病虫害在全国发生和用药情况作以总结.1调查研究方法1.1调查观测点的设置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25个综合试验站为测报网,这些综合试验站分布于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地四大苹果产区,每个试验站设置2~4个果园作为观测点,进行数据采集.1.2苹果品种及树龄调查根据各观测点上报数据统计苹果各品种所占比例.按照5a一个树龄段,分段调查苹果树树龄在各树龄段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3.
苹果园病虫防治要点 1.轮纹病中熟品种采收完毕,只剩晚熟品种还在树上.此时,由于气温降低,轮纹病菌不再侵染果实,而晚熟品种,田间病果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增加趋势明显减慢.对晚熟品种来说,10月份喷药的目的在于降低采收后的烂果.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纯)300~400倍 80%疫霜灵300~400倍 助杀或害立平1 000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4.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人们环境意识、农业持续发展意识、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少用化学农药的农产品或不用化肥、农药的无污染“绿色食品”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对农作物采取非化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治理,生产无农药残留、无病虫危害的农业产品是一条经济、可行的途径,这条途径中我们常常提到生物防治技术。农业生产中常用生物防治有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病虫害防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植保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自行开发的具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及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基于Internet网络传输的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本系统能够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和谷子6种主要粮食作物的60余种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诊断、提供植保知识,能够对年度间同期病情、虫情做出图形比较,可将抽象的预警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点图式电子地图,直观明了地显示病虫害发生点数及地域分布,可根据品种的抗病虫性、病虫害发生基数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麦蚜、小麦吸浆虫和玉米螟9种重要病虫害做出短期防治决策,系统的运行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46.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是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常见真菌性病害。本试验依据GenBank中链格孢属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ptAsQ-F(5′-TTTGCAATGGCAATCAGCG-3′)/ptAs-R(5′-CCCGCAAG-GGGAGACAAA-3′),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引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试验表明,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1%,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利用该定量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出潜伏侵染于叶片和土壤中的早疫病菌。该方法为马铃薯早疫病田间发病的动态监测以及指导高效防控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五倍子(Galla chinensis)提取物中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有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方法]运用石油醚、苯、95%乙醇、50%乙醇和25%乙醇对五倍子进行依次连续分步提取,并对各步所得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3种不同浓度乙醇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无显著差异,提取物浓度为100μg/ml时抑制率达55.95%~64.75%;而浓度为100μg/ml的苯和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均在20.00%以下,显著低于乙醇提取物。将各浓度乙醇提取物合并,运用明胶沉淀法得到其中的单宁,浓度为100μg/ml时,单宁和非单宁成分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50.63%和0.59%;同一剂量下五倍子单宁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108.23、11.22μg/ml。[结论]该研究为更好地在有机马铃薯生产中开发利用五倍子防治晚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我国从1978年开始对苹果病毒病进行系统研究,目前初步明确了我国苹果主产区主要病毒病的种类及特性,在病毒检测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介绍了我国苹果上主要病毒的特性,这些病毒包括苹果花叶病毒(ApMV)、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苹果绿皱果病毒(AgrC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苹果茎痘病毒(ASPV)和苹果茎沟病毒(ASGV);阐述了这些苹果病毒病所采用的技术,包括指示植物、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相似文献   
49.
为实现教学资源优化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教师备课的劳动强度,采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策略,设计和建设了基于数据库的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就资源平台的设计思路、设计规范和设计功能等进行了论述,旨在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0.
 将4.0%五倍子水悬浮液喷施田间马铃薯品种Bintje的叶片,于不同处理时间后,剪下叶片带回室内人工接种致病疫霉孢子囊悬浮液,保湿培养后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喷施五倍子水悬浮液后48h内未经历降雨的处理,病情指数仅为7.41,与清水对照相比,防效为92.59%;喷施后96h接种的处理,由于在田间经历了降雨,完全丧失了防效,病情指数达10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0.4%五倍子水悬浮液喷施96h后,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仍在80%以上,在室外避雨不避光条件下五倍子水悬浮液96h内抑菌效果无显著降低,表明日光的影响作用较小。在室内盆栽条件下,通过喷淋水滴模拟田间降雨对药液的冲刷作用。结果表明,冲刷作用可导致五倍子水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显著降低。进一步说明,降雨是导致五倍子水悬浮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效果降低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