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93篇
基础科学   143篇
  82篇
综合类   574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158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清河水系保定段城市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12年5、7、9、11月对大清河水系保定段城市河道的7个样点进行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保定段城市河道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40种(属);其中,绿藻门69种,蓝藻门15种,硅藻门3种,裸藻门4种,隐藻门21种,金藻门24种,甲藻门4种。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变化规律为:5月>7月>9月>11月,位于上游清水桥采样点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大于其他采样点。各点浮游植物密度均超过1000个/mL,水体达到富营养化程度。利用理化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大清河水系在流入保定市区之前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流出保定市区时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浮游植物密度指数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而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评价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讨论了生物指数法对于城市河道水质评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近30年,经过多年的耕作施肥,河北省农田土壤肥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更好的对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资源进行管理,需要对河北省肥力现状和变化特征进行充分了解,以实现耕地保育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通过对2009~2014年河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获取的45698个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对比,以明确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肥力现状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农田土壤pH平均为7.8,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7.0 g kg~(-1),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4.4 mg kg~(-1),速效钾平均含量在137.1 mg kg~(-1)。河北省不同生态区土壤pH差异明显,燕山丘陵区有明显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在不同生态区间有明显差异。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河北省不同生态区的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大幅度增加,速效钾含量略有增加,但在不同生态区间变化趋势不一致,而土壤则有酸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与各生态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和农业管理有紧密的关系。建议河北省应加强对主要生态区的土壤肥力的长期定位观测,以明确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发展方向。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并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在不同作物体系的应用,以实现河北省农田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能力的同步稳定提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污染物空间结构特征解析典型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 【方法】 本文以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为例,在整个区域均匀布点,按1 km × 1 km密度采样,共采集土壤样品376个。每个样点为10 m × 10 m正方形,在四个顶点和中心点取0—20 cm表层土壤,均匀混合后用四分法从中选取1 kg土壤,作为代表该点的混合样品。Cu和Pb重金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进行测定,利用Variowin2.0和ArcGIS10.2软件分析重金属空间结构及分布特征,解析其污染成因。 【结果】 研究区域土壤Cu和Pb空间结构均为套合结构,其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在25%~75%之间。Cu和Pb的空间分布与河流走向密切相关,在西北–东南方向空间相关性较强,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中北部的凉水河流域、西部的永定河流域以及通州的东北部。 【结论】 污水灌溉和成土母质是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由污水灌溉等小尺度因素主导的土壤Cu和Pb元素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11.35 km和9.49 km;由成土母质等大尺度因素主导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26.65 km和31.70 km。通过分析不同尺度因素对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可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这种思路可为其他区域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
以2个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和4个常规稻(中531、B670、E134和ST66)为材料,于水稻乳熟期进行高温处理3d,处理温度分别为35℃和38℃,以同期田间自然温度为对照,研究乳熟期高温对不同品种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还是高温处理,中531和B670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低,但崩解值较高,而E134和ST66表现为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及回复值较高,崩解值较低;杂交稻淦鑫203和金优402则介于两者中间.与对照相比,38℃高温显著降低淦鑫203、金优402、中531和E134的崩解值,显著提高淦鑫203、中531的消减值、显著降低金优402、中531、B670和E134的回复值.各处理淀粉RVA谱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因品种及温度而略有差异.38℃高温处理下稻米淀粉黏滞性曲线始终低于对照,但常规稻中531和B670的RVA谱形态与对照差异不大.此外,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26  
利用河南省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这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自返青到成熟的各生育期均表现出提前的趋势,其中以拔节期提前最明显;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存在1.3d/10a的总减少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导致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是2-5月平均气温的上升和3月日照时数的增加。夏玉米所有生育期都表现出延迟的趋势,以成熟期延迟程度最大;夏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增加速率为2.1d/10a;6-9月总降水量减少是造成夏玉米生育期延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苏伟  姚婵  李颖  张明政  赵国强  刘峻明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4):190-196;256
针对Sentinel-2卫星影像拥有3个对植被生长状况非常敏感、空间分辨率为20m的红边波段(705、740、783nm),其空间分辨率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10m的空间分辨率不一致,使Sentinel-2影像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基于多光谱多分辨率估计的超分辨率(Super-resolution for multispectral multiresoltion estimation, SupReMe)算法将空间分辨率20m的6个波段重建为10m;以重建后的影像为数据源,耦合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反演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并以野外实测LAI验证其反演精度。结果表明,采用SupReMe算法对Sentinel-2影像进行重建后,在保持光谱特性不变的同时提高了影像的空间细节;基于重建影像和原始影像的LAI反演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0、0.68,均方根误差RSME分别为0.240、0.262。研究表明,利用SupReMe算法重建后的Sentinel-2卫星影像,能够在提高玉米冠层LAI反演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提高反演精度,在挖掘高分辨率农作物生长信息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7.
随着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污水灌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污水中的氮既是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重要的污染物质,其运移的机理、影响因素等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概述了氮素转化和运移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运移规律和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温室秋茬青花菜不同生育阶段控制水分对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内耗水量、耗水强度均表现为苗期﹥莲座期结球期的规律;水分生产函数的敏感指数为结球期﹥苗期﹥莲座期,因此青花菜节水宜在莲座期进行,结球期应保证水分供应充足,避免减产;苗期和莲座期分别控制灌水量为常规灌水量65%的处理,产量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是青花菜适宜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29.
秸秆覆盖麦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试验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改变作物耗水规律。即前期能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后期则增强植株蒸腾,促进干物质积累,使农田耗水由物理过程向生物学过程转化,有利于提高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覆盖期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效果不同,土壤含水量55%~70%的麦田覆盖效果最佳,覆盖时间以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停止生长时覆盖为宜。  相似文献   
30.
不同施肥方式对河北省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2006-2013年河北省测土配方项目田间示范数据,分析了配方施肥(PF)与农户常规施肥(RF)对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小麦产区施肥效果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其中RF处理增产40.8%,PF处理增产54.8%,并且PF较RF可节肥9.36%、节本8.37%。PF与RF的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5.0%和28.9%,平均差值为6.1%,且二者的肥料贡献率均与不施肥处理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2条线斜率相近,这说明不同施肥方式肥料贡献率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响应效果相差不大。不施肥处理产量每提高1 000kg/hm 2,PF和RF的肥料贡献率分别降低8.4%和8.2%,PF的肥料贡献率整体较RF高7.2%。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贡献率,并且应提高基础地力,以减少对肥料的依赖,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