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6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耕种制度对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95年5月15日~1997年5月15日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冬水田甲烷排放量及耕种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水田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在0.47~171.12mg/m2  相似文献   
72.
植物样品干法灰化Vc助溶对原子吸收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规的干法灰化中,采用Vc助溶。大多数植物样品都能获得清亮的待测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灰分元素。变异系数在0.455~2.55之间,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在98.5%~103%之间.与不加Vc助溶的干法灰化和常规的湿法灰化测定结果比较,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实验中未观察到Vc对原子化效率和测定背景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3.
在常规的干法灰化中,采用Vc助溶,大多数植物样品都能获得清亮的待测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灰分元素,变异系数在0.455~2.55之间,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在98.5%~103%之间.与不加Vc助溶的干法灰化和常规的湿法灰化测定结果比较,精密度和准确度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实验中未观察到Vc对原子化效率和测定背景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4.
土壤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无锡地区典型水稻土稻麦轮作田为对象,研究和讨论了农田不同层次和时间土壤空气中CO2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温度、降水、环境CO2浓度升高和作物生长对土壤CO2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空气CO2浓度变化与土壤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土壤温度升高会导致土壤CO2浓度上升;较大的降雨会闭塞土壤直接向大气排放CO2的通道,导致短期内在土壤浅层出现较高的CO2浓度分布;作物生长会导致CO2在土壤中累积,在小麦生长季内,0~30cm土壤CO2浓度廓线跟小麦根系生长密切相关;大气CO2浓度升高200±40μmol/mol使15cm土层的土壤CO2浓度提高12%±3%。  相似文献   
75.
以重庆市巴南区测土配方施肥为例,在对该区域地质、地貌、土壤类型、样品分布以及土壤各指标的相关特征进行评价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内测土施肥技术特点,以期完善南方高岗丘陵区"测土配方施肥"中样品采集布点、测定指标选择和肥料配方等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南方高岗丘陵区土壤样品采集应在区域土壤分类、分区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势和地块特点确定样点分布;土壤酸碱性变化复杂是该区域土壤最为典型的特征,不但是肥料配方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采样分区布点的主要依据;土壤养分指标的选择及肥料配方方案的确定,应建立在本区域土壤肥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并结合土地农业利用方式,确定肥料配方比例。根据南方高岗丘陵区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速效钾和缓效钾的相关性,建议区县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中,土壤测定指标可选择p H值、有机质(蔬菜或特种经济作物宜加测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  相似文献   
76.
不同耕作制度下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变化的DNDC模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色水稻土不同耕作制度下的长期定位试验数据,结合DNDC模型来探讨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选取常规平作(CK)、垄作免耕(水稻—冬水)(T1)、垄作免耕(水稻—油菜)(T2)、水旱轮作(水稻—油菜)(T3)4种处理,分析了15年来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特征,并用DNDC模型模拟了长期试验点15年和100年有机碳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15年的耕种,4种耕作制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较原始有机碳含量有所上升。T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幅最大,分别为CK,T1和T3处理的131%,142%,153%。T3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最低。DNDC模型的模拟结果与田间实测结果大致相同。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值都小于10%,且相关系数都达到0.01水平下的极显著关系,这表明4种耕作制度的DNDC模拟效果极好。对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变化趋势的长期模拟结果显示,只要保持现有的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100年间4种处理的土壤有机碳都会持续稳定地增加。  相似文献   
77.
叶面喷施钛肥对柑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植物中的钛含量及其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虽未证实钛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钛与一些植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刘铮、杨建民等研究表明,钛能够促进植物对一些养分的吸收和运转,促进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杨建民、唐晓冬等研究指出,钛能提高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及抗逆性,并明显改善果实品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草莓、葡萄、苹果等水果上进行了较多的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喷施钛肥后,对作物品质提高的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8.
重庆紫色土养分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模糊(Fuzzy)综合评判法对重庆市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发育的4种紫色土进行土壤的养分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重庆主要类型紫色土土壤整体养分等级为中等水平,其中属于中等偏上的占22.6%,中等水平占58.5%,中等偏下水平的占18.9%。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Mn含量较低;全P、有效P、速效K、有效Zn、CEC含量适宜;全K、缓效K、有效Cu含量丰富;有效B严重缺乏。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是有效N、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且各主要养分元素对土壤肥力的贡献率为有效N>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  相似文献   
79.
辽宁省气候特点与玉米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地处玉米黄金生产带,是全国玉米主产省之一[4]。当前,辽宁省粮食生产总量主要依靠玉米来调节平衡,加之玉米增产潜力大,玉米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分析辽宁省自然条件、气候特点,辽宁地区玉米种植的适应程度,为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典的批培养法研究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中砷的吸附一解吸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紫色土对砷的吸附一解吸等温曲线相似,等温吸附均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三种紫色土对砷的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对砷的固定和缓冲能力均强于石灰性紫色土;三种紫色土吸附砷的解吸量分别与相应的吸附量(q)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9051~0.9142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