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棉花品种冠层温度的分布特点,探究冠层温度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寻求判断棉花熟性的可能指标。【方法】选择6个常用的供试棉花品种,利用搭载热红外测温仪的无人机获取棉花花铃期冠层温度的数字图像,同时测定同一时间段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结果】中棉所50不同部位气冠温差表现为上层>下层>中层,中棉所60则正好相反。在同一天中,6个棉花品种表现为13:30的冠层温度大于10:30的冠层温度。此外,不同类型品种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冠层温度和蒸腾速率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在欧式距离12.5处,6个品种可以聚类成2类。在欧式距离5处,每一类还可分为2个亚类,其中第Ⅰ类的第一亚类包括中棉所60和冀棉研228,第二亚类仅有中棉所3799;第Ⅱ类的第一亚类包括中棉所50和通骞一号,第二亚类仅有0式品系。【结论】不同棉花品种冠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结合冠层温度和光合指标对棉花品种进行聚类分组与其基于生育期长短的熟性分组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棉花产业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棉花生产、初加工和棉纺织业取得了伟大成就。1978—2017年,棉花总产量增长1.53倍,单产增长2.81倍,播种面积保持502万hm~2的适度规模。1983年中国跃居全球第一产棉大国,至2016年保持了34年,单产位居全球产棉大国的首位,然而原棉品质位居全球中等水平。改革开放40年棉花工厂消费量增长1.88倍,居民纺织品服装表观消费量增长5.94倍,目前人均表观消费量为20 kg/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108.86倍,出口全球200多个经济体。展望未来,中国棉花产业要走绿色、中高端品质的可持续生产之路,通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中高端品质棉花生产和高品质纺织品,提高产业竞争力,从棉花产业大国转向棉花强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性状对密度与行距差异的响应机制,促进棉花品种推广与种植技术革新。以‘中棉所641’为试验材料,采用76 cm等行(SP)与(66 cm+10 cm)宽窄行(DP)种植模式,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Ⅰ:低密度12万株/hm2;Ⅱ:中密度18万株/hm2;Ⅲ:高密度24万株/hm2。应用Logisitic曲线方程,进行数据分析。SPⅡ处理棉花?T(生物量快速积累持续期)在2020、2021年分别为54.7 d和55.6 d。其2020、2021年营养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3.3天和38天,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13 g/(株·d),高于其他处理。2020、2021年生殖器官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为35.26 d、25.79 d,最大积累速率均为1.05 g/(株·d)。2 a试验数据均显示,SPⅡ处理棉花花前、花后单株干物质转化量最高。2020、2021年SPⅡ处理籽棉产量分别为5359.48、5151.00 kg/hm2,单株成铃数均为6.12个。产量对行距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棉花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异及其可视化方法,使用Voxl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绘图,分析了花铃期(7月10-19日)棉花单作、棉花/二月兰、棉花/苕子3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利用Voxler软件对数据处理分析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可更加直观准确地掌握整个棉田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该时段3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含水量以棉花/苕子最高,棉花/二月兰次之,单作棉花最低,且均为底层高于表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累积特征值的差异。【方法】供试品种为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杂交种中棉所75(CCRI 75)和常规品种鲁棉研28(SCRC 28),2012和2013年密度处理为1.5万、5.1万和8.7万株·hm~(-2)。【结果】不同密度群体在棉花不同生育期PAR存在显著差异,且冠层光透射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种植密度的棉花群体冠层株型结构各不相同,不同群体棉花茎叶的空间分布决定PAR的分布;LAI随生育进程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不同的密度群体LAI均在播种后60 d左右开始快速增加,100 d或110 d后LAI开始急速下降;随密度增加最大生物量累计值减少,且营养器官占单株总干物质的比例增加,而生殖器官所占比例下降;密度显著影响马克隆值大小,高密度下马克隆值最大。【结论】本研究为棉花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关键技术及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介绍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研究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国内外几种成型燃料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讨论并总结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的生育期、生物量、冠层结构、产量及纤维品质等指标,分析其各自的特征差异,筛选出适宜于新疆南疆地区种植的优良棉花品种。为新疆南疆机采棉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6~2018年度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地区设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年际与品种对棉花熟性、地上部干物质、光辐射截获率、叶面积指数均存在影响,但品种作用更大。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鲁棉研36号和中棉所57号早熟,中棉所75号、中棉所88号和中杂7号中熟,中棉所60号晚熟。6个棉花品种相比,中棉所88号生育期适中,叶面积指数和光截获率均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其增幅较最低的鲁棉研36号分别达到31.48%~36.59%、25.52%~28.02%,22.85%~29.97%,籽棉和皮棉产量均最高,分别达到6 470.87和2 612.65 kg/hm2,;产量构成因子中,中棉所88号棉铃数高且空间分布更合理,衣分和铃重显著提高,有利于增产;纤维品质指标中,中棉所88号上半部平均度、整齐度数和断裂比强度均最高,3年中均值分别达到30.21 mm、85.12%、30.48 cN/tex,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均最低,纤维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中棉所88号是较为适合南疆种植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人机数字图像监测不同棉花品种叶面积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面积指数是表征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获取9个棉花品种全生育期冠层数字图像,基于归一化绿-红差值指数Normalized green-red difference index,NGRDI、 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VARI)、过绿指数(Excess green index,ExG)、过绿减过红植被指数(Excess green minus excess red index,ExGR)和绿叶植被指数(Green leaf index,GLI)5种常用的可见光颜色指数,通过多阈值分割,提取小区中心部位植被覆盖指数,研究不同植被覆盖指数反映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差异。通过设置相机不同曝光时间筛选出在自动曝光下表现较稳定的基于颜色指数的植被覆盖指数GLI、NGRDI与ExG。然后研究了棉花叶面积指数以及基于GLI、NGRDI与ExG的植被覆盖指数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播种后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花铃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基于 ExG、GLI、NGRDI 的3种植被覆盖指数在生育期内都呈现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叶面积指数与基于NGRDI、ExG的植被覆盖指数呈显著线性相关,尤其是在吐絮期前,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3、0.912,基于NGRDI的估测效果显著好于ExG。利用基于NGRDI的植被覆盖指数预测试验田叶面积指数并形成分布图。因此,利用无人机搭载普通数码相机获取棉田叶面积指数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为指导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Voxler的棉花冠层温度空间分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冠层温度信息与作物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是对作物水分进行快速诊断,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利用田间机器人获取棉花冠层内不同空间位置的叶片温度和空气温度等参数,用Voxler软件进行后期数据分析,构建棉花冠层温度空间模型,可为作物实时状况的精确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开展精准灌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学打顶对棉花光合特性及不同部位棉铃物质积累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为棉花优质高产提供基础。【方法】以新陆中70号和新陆中82号为材料,设置2种化学打顶药剂,人工打顶为对照。【结果】在喷施药剂10 d后,化学打顶处理的主茎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较人工打顶高,中上部叶片SPAD值化学打顶处理高于人工打顶处理,而新陆中82号下部叶片SPAD值表现为化学打顶低于人工打顶;新陆中70号积累量大于新陆中82号,但积累速率小于新陆中82号;化学打顶处理的全铃干物质积累表现为前2个花期促进后期棉铃的物质积累,2个品种分别是发育35和28 d后,而7月21日开花期促进是前期棉铃的物质积累,分别是发育28和21 d内;化学打顶处理的前2个开花期的增长特征值时间较人工打顶处理的有所推迟或增加,而7月21日开花期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较人工打顶均有前移和增加,最大增长速率均表现为化学打顶处理大于人工打顶处理。【结论】化学打顶可以提高棉花主茎功能叶的光合作用,加速棉铃物质积累速率,有利于棉铃集中吐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