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群落演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在白桦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二个代一地区定位观测资料,采用电子计算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及其所处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在整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白桦是一个过渡种群。  相似文献   
32.
本文运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 &Jsj),Alatalo均匀度指数(Ea)和物种多样性指数(S),对大兴安岭地区物种多样性的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和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针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兴安落叶松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这表明针阔混交林有利于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维护。  相似文献   
33.
柞树木醋液酚类物质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 0 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中性物,并利用GC-MS联用仪对酚类物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中的主要组分是苯酚3.60%、2-甲基苯酚1.20%、1,2,3-三甲氧基苯12.82%、2,6-二甲氧基苯酚34.41%和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该分析对柞树木醋液产品品质基准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以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为实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快繁再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山杨组织培养不同培养阶段的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分化培养基:MS 6-BA 0.5mg/L NAA 0.05mg/L;继代培养基:MS BA0.5mg/L NAA0.1mg/L;生根培养基:MS IBA1mg/L.  相似文献   
35.
选择马铃薯-葡萄糖、松膏Ⅰ、松膏Ⅱ、ShawⅢ和MS共5种培养基,分别对中国东北地区5个常见蜜环菌生物种的单倍体和双倍体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蜜环菌生物种在5种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培养基颜色变化等方面表现大同小异。单倍体菌落颜色基本为白色,有菌索产生的菌落易变成浅褐色;双倍体菌落基本上为浅褐色或褐色,壳皮状,随着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能力的提高,菌落的颜色也表现出越来越深的趋势,绝大多数培养基不变色。5个生物种单双倍体菌株间在菌丝生长和菌索形成方面存在变化,双倍体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普遍要比单倍体菌丝快,且菌索形成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菌丝生长良好的则菌索形成能力也相对较强;每个生物种不同交配类型的单倍体菌株间在同一种培养基上也基本表现相同。在5种培养基中,两个松膏培养基对促进菌丝生长和菌索的形成是最佳选择,其次是ShawⅢ培养基,再次是PDA培养基,而MS培养基则最差。  相似文献   
36.
木醋液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摘要:木醋液是由木质材料获得的纯绿色产品。在农业上应用,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使用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对于废弃植物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有机生态农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而现实意义。本文除介绍木醋液的概念、应用领域及发展历史外,重点阐述了木醋液在蔬菜、大田作物、食用菌和畜禽上的应用现状,旨在推动木醋液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赤松幼苗外生菌根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观察,发现了24种外生菌根,并研究了外生菌根发生的模式、不同的外生菌根沿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幼苗年龄对菌根类型变化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的幼苗一般共生1、2种菌根菌;在高海拔地区则有2、3种菌根菌。共生3、4种菌根菌的幼苗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我们发现菌根的类型和菌根出现的频率变化是一致的,它们都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不是受幼苗年龄的影响;同时海拔高度还影响着同一株幼苗上的外生菌根类型的变化。在同一幼苗上的菌根多样性对于幼苗生长之初非常重要,土壤营养对幼苗的限制是随着幼苗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分析了菌根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由于菌根菌共享的根系数量减少,就会引发菌根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了在同一根系里多种菌根共生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38.
以喷施不同稀释倍数(0、100、200、300倍)木醋的蓝莓叶片为材料,采用人工低温胁迫(4、0、-5、-10、-20 ℃)处理,研究蓝莓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分析木醋对蓝莓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相比,稀释100倍木醋处理蓝莓叶片4、0、-5、-10、-20 ℃下的电解质外渗率降低(0 ℃时的降幅最大,为24.92%);能提高-5、-10 ℃下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5 ℃时的升幅最大,为15.04%);提高-5、-10、-20 ℃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时的升幅最大,为125.87%);提高-5、-10、-20 ℃下叶片脯氨酸含量(-10 ℃时的升幅最大,为63.69%);提高4、0、-5、-10、-20 ℃下叶片SOD活性(-10 ℃时的升幅最大,为12.42%)。②稀释200倍木醋处理4、0、-5、-10、-20 ℃下蓝莓叶片的电解质外渗率降低(-5 ℃时的降幅最大,为15.65%);提高-5、-10、-20 ℃下可溶性总糖含量(-20 ℃的升幅最大,为15.58%);提高4、0 ℃下叶片脯氨酸含量(0 ℃时的升幅最大,为20.32%);提高4、0、-5、-10 ℃下叶片SOD活性(-5 ℃时的升幅最大,为17.37%)。③稀释300倍木醋处理能减缓蓝莓叶片-5 ℃下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提高4、0 ℃下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提高4、0、-5、-10 ℃下叶片SOD活性。综合考虑,木醋喷施对蓝莓抗寒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稀释100倍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9.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0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中性物,并利用GC—MS联用仪对酚类物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中的主要组分是苯酚3.60%、2-甲基苯酚1.20%、1,2,3-三甲氧基苯12.82%、2,6-二甲氧基苯酚34.41%和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该分析对柞树木醋液产品品质基准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蜜环菌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10个林业局内进行了蜜环茵生物种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共采集分离出41个菌株,用东北5个蜜环茵生物种与之交配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大部分为高卢蜜环菌,少数为CBS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