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产量与氮素积累利用的差异,以4个高产优质的国审杂交水稻品种(宜香优2115、宜香优1577、冈优188、冈优1577)为材料,在低氮、正常氮和高氮肥3个水平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产量和氮素积累利用性状均受品种和氮肥水平互作效应控制,宜香优2115在正常氮肥水平的产量与氮素收获指数均最高,其在正常氮肥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宜香优1577在低氮水平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且产量也较高,其在低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冈优188在高氮水平的产量与氮素收获指数均最高,其在高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冈优1577在高氮水平的氮素收获指数最高且产量也较高,其在高氮水平表现为氮素高效利用。在不同氮肥水平下,4个杂交水稻的产量均受氮素收获指数影响最大。因此,不同杂交水稻品种对氮素的高效利用所适合的氮素水平不尽相同,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生态区域,需谨慎选择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为筛选出氮素高效利用的水稻亲本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5个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浙8010A、宜香1A、川农1A、冈46A、803A)为母本,6个水稻恢复系(成恢727、绵恢662、绵恢4761、雅恢2115、乐恢188、宜恢1577)为父本,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30个,设低氮肥(0 kg/hm2)、中氮肥(150 kg/hm2,正常施氮水平)、高氮肥(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比较各亲本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效应。【结果】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不育系、恢复系及其互作效应对杂交水稻的产量性状均可产生显著影响;正常施氮水平下,不育系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高于恢复系;而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恢复系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高于不育系。川农1A、乐恢188属于氮素不敏感类型亲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产量配合力均较高;803A、冈46A属于喜中低氮类型亲本,在中低氮环境下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远大于高氮环境;浙8010A、宜香1A属于喜高氮类型亲本,仅在高氮水平下表现较高的产量。在正常施氮水平下,浙8010A×成恢727的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低氮水平下,宜香1A×雅恢2115的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高氮水平下,803A×绵恢662的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杂交水稻的产量性状均比正常施氮更易受环境影响;在正常氮素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受亲本的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各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论】在不同的施氮水平下,亲本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与其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无必然联系;氮素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亲本的非加性效应增强,环境对各产量性状的影响增大;因此在不同生态区选育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组合时,品种筛选试验田必须选择相适应的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崇华  杨国涛  陈永军 《杂交水稻》2007,22(5):63-65,70
以B803A所配4个杂交水稻组合与汕优63(CK)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干重、根冠比、根系含水率和发根力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B优系列组合各个生育时期的根系干重均大于汕优63,而根冠比却小于汕优63;抽穗期后的根系含水率及孕穗期的发根力均高于汕优63,说明B优系列组合生育后期的根系活性强于汕优63。对根系特性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性对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杂交水稻亲本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方法】选用包括JW803A不育系在内的5个不育系(JW803A、803A、G46A、珍汕97A、Ⅱ-32A)和5个恢复系(绵恢2040、涪恢311、蜀恢527、明恢63、辐恢838)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不同杂交组合的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和0.9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以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作为选择目标时,803A、JW803A和蜀恢527都属于Ⅰ类亲本,其中JW803A/蜀恢527的产量优势最强,并具有较好的氮素吸收利用率。【结论】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最有可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外源硒处理对不同类型优质地方常规稻产量及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以籼稻品种(‘泰选1号’)和粳稻品种(‘粳选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于较高海拔山区试验田(800 m以上)进行不同浓度硒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外源硒处理后不会降低两个品种的稻谷产量;随外施硒浓度的提高,两个水稻品种精米及米糠硒含量均显著提高,粳稻品种在0~15 g/hm2外源硒浓度范围内随硒浓度的增加,精米中硒含量的增加率呈较高的线性模式增长;而高浓度硒处理下,粳稻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降低;随外施硒浓度的增加,水稻精米中氮钾元素含量与硒含量从极显著正相关变为极显著负相关。在硒浓度较低的环境下,适当增加氮、钾肥的施用量能促进水稻对硒元素的吸收积累,高浓度反之。因此,对优质地方常规稻外施硒以提高品质与硒元素积累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大物博,粮食种植面积广阔,拖拉机作业是粮食生产过程中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拖拉机作业工况多,作业环境恶劣,作业季节性强,对农用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动力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发动机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拖拉机作业过程中,尘土和作物碎屑极易附着在机罩和散热系统表面,导致发动机散热能力下降,水温升高,影响发动机各运动件工作能力,最终影响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动力性。为保证发动机散热系统能够满足整车在不同恶劣工况下的作业需求,发动机热平衡试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入世后,国内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的价格比较优势遭遇国外“技术壁垒”封杀。关键是由于我们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及管理混乱,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过硬,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弱。本文在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上,就农业标准化战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种子收获后的后熟作用严重影响C优系列组合种子的发芽率.通过制种田增施钾肥发现:施用150~225 kg/hm<'2> KCI可以显著提高C优2009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种子发芽率与种子萌发时a-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爪哇型胞质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的积累、转运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爪哇型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育系(爪哇型胞质JW803A和野败型胞质803A)与几个高配合力恢复系配置杂交水稻组合,比较2种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并以JW803A/蜀恢527和803A/蜀恢527为基础研究胞质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JW803A杂交水稻组合产量高于803A杂交水稻组合,干物质积累迅速且积累量大,各时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分配合理,输出量大,有效转化率高。JW803A/蜀恢527的产量达到7.875×103 kg/hm2,比803A/蜀恢527增产3.28%。[结论]爪哇型胞质杂交水稻组合高产的物质基础充足,"能源"转运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