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猪脂肪沉积相关的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遗传瘦肉型的斯格猪和长白猪以及遗传脂肪型的通城猪和太湖猪为动物样本,分析了血清中激素敏感脂酶,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含量和克分子比,分离纯化了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质和膜,并对其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型的通城猪血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比瘦肉型的长白猪高近3倍,2猪种中雌雄差异不显著。脂肪型的通城猪与太湖猪肌细胞蛋白质中的氨工酸组成及含量十分相似,瘦肉型的斯格和长白猪的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地高于脂肪型的通城和太湖猪。氨基酸组分中,瘦肉型猪的3种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2种典型的疏水氨基酸(Leu和lle)、易形成疏水核的苯丙氨酸以及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均显著地高于脂肪型,这与瘦肉型猪蛋白质的溶解性能较差相关。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发现,脂肪型猪肌细胞质中存在一种一约44.7kDa,与脂肪沉积相关的蛋白质。脂肪细胞膜中的94kDa蛋白也显示也脂肪沉积的遗传特征相关,另外,脂肪型的通城猪性成熟前后肌细胞膜上存在蛋白质组分差异。  相似文献   
22.
早在40年前,Bridges就指出,两性染色体的组间有明显区别的动物,其性别决定可从数量基础上作出解释。即性别是由所具有的“性染色质”的量所决定的。但由于发现了更多的染色体间并无明显差异的异性动物,故这一提法又被修改为:性染色质间质量上的差异。目前虽对动物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仍有不少人从细胞学的角度进行,但从分子水平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细胞学研究所能及的详细程度,对性别决定机理的染色体概念已代之以基因来作出解释。尽管现在哺乳动物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近来发表的几篇报道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转基因小鼠的研究中,成功地将包含有Sry基因的14KbY—染色体片段通过显微注射导入XX雌性受精卵,使这种整合了Sry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实现了性反转。这  相似文献   
23.
24.
近年来,国外对各种牛血液理化性状及其与各种条件和生产性能的关系,开始作了一定的工作。秦川牛是国内外驰名的优良品种,但目前对该品种血液生化值测定的报道不多。本文报道了秦川育成牛血清蛋白、血糖、血钙、血磷等15项生化值,虽然各测值均在以前国内外对其它各品种牛的测值变动范围之内,但与其它品种牛比较,尤其与日本1975年组织的全国性的对各品种牛“血液理化性状的研究”相比较,秦川牛显示了总蛋白、白蛋白的高值(秦川牛8.16±0.99;日本各品种牛在5.2~7.8的范围内),秦川牛血清蛋白量与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其它各品种牛,这一点可能表明秦川牛体格大,适应性强,发育快,肉味鲜美特点的代谢基础状况。同时,本研究还发现了秦川育成牛血液生化值与各条件之间的关系中,总蛋白量有季节性的显著变化;白蛋白、球蛋白、血钙、血磷等在育成阶段即表现了性别的差异,这与日本等所报导的荷兰牛(乳用、肉用),和牛(放牧、肉用)有所不同,可能是秦川牛早熟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5.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在清 《中国牛业科学》1994,20(3):44-46,52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如同甲状腺素和类固醇激素一样,也具有特异的结合蛋白。近来已从不同动物中发现了高亲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和四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它们对地相应的激素功能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对循环激素的储存,运输以及激素活性的维持等方面具有特异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6.
脂肪沉积相关的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遗传瘦肉型的斯格猪和长白猪以及遗传脂肪型的通城猪和太湖猪为动物样本,分析了血清中激素敏感脂酶,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含量和克分子比,分离纯化了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质和膜,并对其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型的通城猪血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比瘦肉型的长白猪高近3倍,2猪种中雌雄差异不显著.脂肪型的通城猪与太湖猪肌细胞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十分相似,瘦肉型的斯格和长白猪的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地高于脂肪型的通城和太湖猪.氨基酸组分中,瘦肉型猪的3种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2种典型的疏水氨基酸(Leu和Ile)、易形成疏水核的苯丙氨酸以及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均显著的高于脂肪型,这与瘦肉型猪蛋白质的溶解性能较差相关.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发现,脂肪型猪肌细胞质中存在一种分子量约44.7kDa,与脂肪沉积相关的蛋白质.脂肪细胞膜中的94kDa蛋白也显示与脂肪沉积的遗传特征相关,另外,脂肪型的通城猪性成熟前后肌细胞膜上存在蛋白质组分差异.  相似文献   
27.
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 GSK3β)是一种在机体内分布广泛且结构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猪GSK3β(sGSK3β)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用猪-仓鼠体细胞辐射杂种板(IMpRH)对其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以10个不同组织样品cDNA为模板对sGSK3β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GSK3β基因的编码区有1263个核苷酸,编码420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大鼠、小鼠和斑马鱼同源性分别为95.6%、98.8%、98.8%、93.3%;sGSK3β基因定位于猪的13q41-46,与标记SW1876紧密连锁。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sGSK3β基因在猪的10种组织中存在着表达量的差异,在肝脏和肺脏中高表达,在脂肪、肾脏、脾脏、大脑和小脑中次之,而在心脏、胃和肌肉中只检测到本底表达。  相似文献   
28.
分析克隆梅山猪Ghrelin和M otilin基因全编码序列并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系统研究它们的组织表达分布;用RT-PCR方法克隆梅山猪M otilin和Ghrelin基因全编码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梅山猪不同组织M otilin和GhrelinmRNA的相对丰度;显示,梅山猪Ghrelin和M otilin基因具有编码区cDNA单核甘酸多肽性(cSNPs);Gh-relin和M otilin基因呈广泛分布,在所取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Ghrelin和M otilin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9.
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及其cAMP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8月龄混系和丹系长白肥育猪16头,空腹采血测定cAMP、胰岛素、激素敏感脂酶(HSL)、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屠宰后测定胴体指标,并采背部脂肪和肝脏组织,分析了cAMP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以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混系相比,丹系瘦肉率、眼肌面积和后腿比分别高9.44%(P<0.01)、9.67%和4.00%,背膘厚、脂肪率和板油比分别低7.97%、18.10%(P<0.05)和14.25%。血浆cAMP、HSL和FFA分别比混系高32.85%(P<0.05)、7.41%和123.41%;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则分别低12.23%和18.06%.丹系脂肪组织中总脂,14碳和16碳脂肪酸分别高10.85%、39.66%(P<0.01)和7.31%,而18碳脂肪酸则低4.31%;丹系肝和脂肪组织中cAMP和AC显著高于混系。结果证明,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与肝、脂肪组织及血中cAMP的水平有关,脂肪沉积的cAMP调控具有明显的品系差异。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