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2篇
  21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表层土壤有机碳月动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小针茅荒漠草原两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选择典型样地,通过实地调查测定其5~9月生长季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含水量,分析了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土壤有机碳的月动态,探讨了地下生物量、气温、降水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小针茅荒漠草原两种草地型生长季土壤有机碳月变化趋势不同。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生长季土壤有机碳月变化表现为从5月份开始逐渐降低,到9月份又略有增加,狭叶锦鸡儿-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草地土壤有机碳月变化表现为5~7月增加,8月份降低,9月份又增加的趋势。2)小针茅荒漠草原5~9月生长季各月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0-1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10-20cm和20-3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3)小针茅荒漠草原5~9月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月降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6~9月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月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小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受表层地下生物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10cm土层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5)小针茅荒漠草原生长季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月均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与0~10cm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2.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测数据十分匮乏,文中利用2008年全国草原地面监测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对2008年中国草地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主要结论如下:中国草地总面积约为341.7×104km2,2008年中国草地总有机碳为35.96Pg,其中地上生物量有机碳为0.1613Pg,地下生物量碳为0.7395Pg,地下根系储存的碳是地上碳储量的5倍左右,中国草地土壤有机碳为35.06Pg。  相似文献   
103.
浅层地热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冬季室内供暖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文提出一种浅层地热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并在石河子地区对采用该系统的被动式太阳房进行了供暖测试研究,对比分析了试验房在不同供暖模式(C1对比房无任何采暖措施的模式、C2试验房未开地下室顶板通风口的供暖模式、C3试验房采用浅层地热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的供暖模式)、不同天气状况(晴天、阴天)下的室内热环境。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房C3模式下室内平均温度比对照房室内平均温度高6.45℃,日较差为3.5℃;晴天时,试验房白天室内温度有5 h超过了12℃;阴天时,试验房室内外温差仍然达到9.52℃;当室外天气状况为晴天且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符合二级标准限值情况下,试验房在采暖期内10月、11月、及次年的3月、4月,可仅依靠浅层地热联合太阳能集热墙系统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4.
两种生物炭对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木子壳、米糠为前驱体,650℃制备生物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等手段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探究粒径、矿物组分、初始浓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Pb~(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子壳生物炭比表面积虽远小于米糠生物炭,但对溶液中Pb~(2+)有很强的吸附效果,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达165.62 mg·g~(-1),明显高于米糠生物炭(58.92 mg·g~(-1))。同时XRD分析显示木子壳生物炭含大量矿物组分且吸附Pb~(2+)后有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05.
为了了解山西省大豆分类特性及农艺性状差异,研究基于2016—2017年山西省多点区域试验的10个品系大豆,分析了其农艺性状差异,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为山西省高产大豆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主茎节数、株高和单荚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有效分枝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荚粒数、百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株型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单荚粒数、百粒质量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高达93.1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品系划分为3大类,并分别指出了提高产量的途径。研究结果揭示了山西省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系在同一地区的差异及分类关系,对指导山西省大豆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0年和2007年TM影像为信息源,建立目视解译标志,利用ER-DAS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对镶黄旗北部沙地2000年以来沙漠化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未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262.7 km2,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中度、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20.6 km2和42.1 km2.沙漠化土地逆转过程中,中度和重度沙漠化土地逆转较为明显;新增沙漠化土地中,轻度和中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从整体来看,沙漠化已呈逆转的趋势,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改善.  相似文献   
107.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几种典型结构和配置的农田防护林带进行风速观测表明,其防风效益与林带高度、结构、疏透度等因子有关,稀疏型林带防风效果最佳,疏透型次之,通风型防风效果最差;在林带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林带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林带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防护林可降低地表输沙量,且林后输沙量下降比例大于林前。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揭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因子及多样性指数的关系,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具有代表性的高山嵩草矮嵩草草地型、高山嵩草杂类草草地型和高山嵩草圆穗蓼草地型,进行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及土壤养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山嵩草草甸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高山嵩草圆穗蓼草地生产力最高,物种数最多,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及优良牧草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P <0.05),优良牧草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物种数的多寡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P <0.05),而群落结构的均匀度及多样性是与植物都需要的大量元素钾呈正相关的(P <0.01)。优势物种的竞争能力是通过土壤的有限养分(速效磷)体现的,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 <0.05),因而地上生物量及优良牧草生物量与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矿物氮(包含碱解氮)对丰富度指数、初级生产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为提高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5年以新型A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3SX14A为母本,以SCR72为父本组配而成高粱/苏丹草杂交种,2006—2011年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Jinmu 1’)。结果表明:‘晋牧1号’高丹草平均干草产量10020kg·hm~(-2),比对照‘皖草3号’增产5.90%,比‘乐食’增产10.70%,适宜在北京、天津、新疆、四川、山西等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我国1997年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完全基金制的社保体系,目前在转型过程中我国采用的是部分积累制的模式,笔者试图应用经济的个人预算数学模型及定性分析说明部分累积制的经济影响,并从收入、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几个角度分析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认为"空帐"问题在我国目前国情下不可避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