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5篇
  17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菊花模式品种(Chrysanthemum morifolium'1581')为材料,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叶片及子房中次生代谢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发现萜类代谢物在挥发物中占主要地位.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从萜类合成酶基因FDS基因家族中克隆得到1个菊花法尼醇合成酶(Farnes...  相似文献   
142.
利用2011年重庆市忠县土地利用数据,构建9种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数据体系,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熵与空间洛伦茨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忠县28个乡镇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基于县域尺度下的空间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忠县土地利用信息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且从空间角度将全区分成信息熵高值区、信息熵中值区、信息熵低值区,平均信息熵值为1.24 Nat,信息熵最高值为1.63 Nat,信息熵最低值为0.69 Nat;重庆市忠县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的分布最为均衡分散,水域、未利用土地分布则相对集中,充分利用各乡镇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而优化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3.
以重庆岩溶石漠化植被恢复区之一的中梁山为研究区,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植被演替研究法,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2种数量分析技术,从定量的角度对研究区恢复植被的演替阶段、演替系列、群落特征以及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变化、演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梁山植被恢复演替共分为9个阶段,基本遵循旱生进展演替一般规律,即从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受土壤、岩性的特殊生境影响,中梁山形成了三大土壤顶级,即以乔木为主的马尾松群落、柏木群落,以及以耐旱、耐瘠薄灌木树种构成的灌木群落.由于人工修复植被与自然恢复植被差异明显,分别形成了自然恢复演替和人为辅助演替两大演替系列;自然恢复群落与人工林相比,物种丰富度更高,功能群组成更复杂,并表现出乔木群落大于灌丛、灌草丛群落大于杂草群落,而人工辅助演替尽管加快了植被演替进程,但生态功能最差;DC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均出现物种组成和环境条件相似样方的集聚,这是植被与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云南弥勒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的葡萄酒产区,以该产区云中舞葡萄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皮以及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WL培养基的菌落培养形态,酵母细胞微观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分类鉴定方法对弥勒云中舞葡萄果皮以及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云中舞葡萄分离得到的80株酵母菌共分为5个培养类型,采用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选出的具有典型特征的15株酵母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序列比对分析和WL培养基聚类表明80株被测菌株鉴定为5属5种,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和桔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显示了酵母菌种类多样性;其中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占了所分离酵母总数的43.18%,为弥勒云中舞葡萄相关酵母菌的优势种。通过构建15株被测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均与各自相关模式菌株聚为一枝,和序列比对鉴定结果相一致。另外,鉴定为同种酵母的不同菌株间以及和模式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差异,显示了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云南弥勒云中舞葡萄相关酵母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本研究为进一步选育优良的本土葡萄酒酵母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为优化杜香挥发油提取工艺,探究杜香挥发油的成分,揭示其生产和利用价值,以便保护和利用杜香资源,为杜香的深加工提供依据。采用超声波法从杜香中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L9(34)对杜香挥发油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75℃,料液比1 g∶25 m L,提取时间15min,经验证杜香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49%。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简称GC-MS)技术对所提取的杜香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共分离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2.70%。超声提取所得杜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芳香烃、烯烃、醇、酮和酯类化合物,应用超声提取法从杜香中提取挥发油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46.
杨婷 《乡村科技》2020,(6):24-27
乡村地区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武汉市约3/4的土地面积、1/4的人口在乡村地区。在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乡村发展和建设逐步改善,逐渐由承担供应城市职能的农业生产区域向全面振兴的魅力多元区域转变。本文系统总结湖北省武汉市两个阶段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特点,并以胜天村村庄规划为例,论述多元市场需求导向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以期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47.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其植物景观的营建极为重要。该研究利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借助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8年间的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掘其研究的热点指标,并藉此为参考,建立了国内公园植物景观共性评价体系,以期为植物景观的评价与建设提供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反枝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预测其萌发时间,为适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杨凌渭河三道塬的反枝苋种子为材料,利用积温模型定量估计种子萌发的热量需求,计算其萌发的基础温度(Tb)、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所需积温[θT(50)]及积温标准差(σθT)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的反枝苋种子质量及上述积温模型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头道塬、二道塬和河滩地的反枝苋种子千粒质量为0.322 5、0.311 7和0.348 5 g ,头道塬、二道塬反枝苋种子萌发的Tb为13.98和23.14 ℃,θT(50)为398.74和326.79 ℃·h,σθT为64.70和149.03 ℃·h。表明相对于低海拔地点,高海拔处的反枝苋具有萌发基础温度低,萌发热量需求高、变幅小的特点。这种差异反映出反枝苋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反枝苋的防控难度将增加。根据陕西杨凌地区多年的气象数据预测2020年渭河头道塬、二道塬反枝苋的萌发日期分别为4月18日和6月6日前后,萌发后1周为防控反枝苋的适宜期。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当前主要的DNA序列映射方法对蛋白质编码区的预测准确率的影响,寻找有效的映射方法。[方法]以AC(Approxi-mate Correlation)为碱基层的预测准确率的测度,采用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窄通带滤波器预测算法研究各种映射方法对预测准确率的影响。[结果]在ALLSEQ和HMR195 2个DNA序列集上,Voss法和Z-curve方法是较PN(Paired Numeric)法、EIIP(Electron-IoInteraction Potential)法和复数法更为有效的映射方法。[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用预测结果的AC值来验证新映射方法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对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正确揭示DNA序列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0.
[目的]采用模拟渗流槽装置研究地下水中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方法]根据污染场地水文地质特征及污染特征,用地下水配制的苯、萘、菲3种污染物混合溶液作为试验供水水源,采取侧向补给的方式进行地下水在渗流槽的迁移试验。[结果]苯、萘、菲3种物质在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速率大小顺序为苯萘菲;同时,4种含水层介质对污染组分的阻滞能力大小顺序为粉砂中砂粗砂砾砂;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过程主要受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各含水层介质对苯、萘、菲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微生物降解苯、萘、菲的过程中,反应体系由好氧条件逐渐过渡为缺氧或者厌氧条件,电子受体由原来的O2变成了NO3-N和Fe(Ⅲ)。[结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包括吸附作用和微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