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为了解北方麦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挖掘可供利用的优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类型,为品质改良提供基础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172份北方麦区部分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并对其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lu-A1、Glu-B1和Glu-D1分别具有3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亚基1、7+9和5+10在各自位点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达到了54.07%、48.26%和49.42%。3个位点亚基对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可分别表示为:1≥2*Null,13+16≥14+15≥17+18≥7+87+96+8,5+102+124+12;对沉降值的作用可分别表示为:2*≥1Null,14+15≥17+187+8≥13+167+96+8,5+102+124+12。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4种,在蛋白质含量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4+15/2+12、1/7+8/5+10、1/17+18/5+10和1/7+9/5+10相对较高;在沉降值水平上,亚基组成1/14+15/5+10、1/17+18/5+10、1/7+8/5+10、2*/7+9/5+10和1/14+15/2+12相对较高。综上所述,在24种亚基组成类型中没有发现明显优势的组合类型,优质亚基2*、17+18和14+15出现的频率较低。江苏省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选育,应结合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亚基组成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7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双列杂交设计的21个F1杂交组合在2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于其加性效应,显性程度为超显性。增效基因为显性,减效基因为隐性。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2个试点的平均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0%和63.17%。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并在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3.
为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试点鉴别力,采用AMMI模型对2018—2019年度长江中下游(江苏省农科院科企)小麦联合体品种区域试验15个品种在22个试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品种,V)、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V×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环境效应占总变异的90.63%,基因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占3.89%,基因型效应仅占0.84%.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中IPCA1、IPCA2、IPCA3、IPCA4和IPCA5合计解释了81.21%的互作平方和.15个参试品种中,V3(农麦161)、V4(宁麦1529)和V10(宁麦资16306)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V2(华麦1405)、V5(襄麦46)和V6(光明麦1526)产量较高,但稳定性较差;V1(宁1526)、V8(宁15219)、V9(宁1625)和V15(对照扬麦20)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V13(信麦165)产量低且稳定性差.在22个试点中,E1(江苏南京)、E2(江苏常熟)、E18(浙江海宁)、E21(河南平桥)、E22(上海崇明)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强;E8(江苏高邮)、E16(湖北随县)和E4(江苏泰州)对品种的鉴别力较弱.由AMMI双标图及互作效应值分析可知,品种对试点具有特殊适应性,V10(宁麦资16306)不仅高产稳产性好,而且适应性较广.  相似文献   
74.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75.
坡耕地黑土剖面有机碳的分布和δ13C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东北黑土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足)部分土壤属性和δ13C值,探索土壤侵蚀和沉积对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δ13C值与地形坡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量、pH值都显著相关。δ13C在土壤剖面中随深度变化,能够反映作物残体输入和土壤累积特征,有助于鉴定原始埋藏土壤表层。侵蚀部位土壤δ13C值与SOC含量线性拟合的倾斜角β与地形坡度成正相关,与粘粒含量成负相关,是反映SOC周转的一个良好指标。坡肩和坡背C3-C显著低于坡顶(对照点),C4-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侵蚀程度的地形部位SOC含量差异主要是由C3-C引起;坡脚和坡足C4-C显著低于坡肩和坡背,说明沉积区新碳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76.
乌林鸮(Strix nebulosa forster)是鸮形目中最大的一种。它常以啮齿类的野鼠为食,起到保护农田和森林的作用。在国内对其生态习性尚未见报导。笔者于1979年4—6月份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大兴安岭山区进行动物调查时发现了一个乌林鸮的巢,并对乌林鸮在繁殖期间雏鸟生长发育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乌林鸮主要栖息在以落叶松(Larix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中,有时也活动在沟谷杂木林中。此鸟性情机警,飞翔迅速而无声。常落在高大乔木顶端的树枝上。静止时身体与树枝呈垂  相似文献   
77.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九五”期间 ,江苏省先后共育成、推广了 17个小麦新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 97 7万hm2 ,并且在产量潜力、抗倒性、抗病性和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作者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8.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麦13系采用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被江苏省确定为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9.
在相同营养液及管理水平条件下 ,采用深液流水培技术对圣女、龙女、金珍、黄奶二号、红洋梨、黄洋梨等 6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圣女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产量2 2 2 9 7kg/6 6 7m2 、单果重 9 13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9 0 2 %、Vc含量 2 8 6mg/10 0 g (FW ) ,病毒病发病率为 0、脐腐病病果率 1 81%、生理性裂果率 1 10 %。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 1 2个育种亲本 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 4性状极显著 ;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株高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成熟期以扬麦 5号等 3个亲本 ,穗长以宁麦 8号等 6个亲本 ,小穗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穗粒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千粒重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单株重和株粒重以 940 3等 6个亲本较高 (好 ) ;特殊配合力 :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 3、 1 2、 8和 3个 ;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 ,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 60 %以上 ;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