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篇
  5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枫树黄萎病接种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枫树苗期黄萎病几种接种方法中,以浓度为1.8×106个分生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浸根接种效果最好,具有接种操作简便、定量、发病快和随机等特点;灌根接种效果最差。土壤接种能反映大田自然发病的优点,接种量为2%(W/W)的麦草培养菌比甜菜籽培养菌接种效果好,直播比移栽的植株接种效果好。结果表明,根据株高、发病率和定植率来评价接种效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3%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80%大生M 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40%福星乳油5 000倍液对苹果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0%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高,40%福星乳油5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低。试验药剂对苹果生长安全、无药害,建议可以在苹果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3.
蚕豆和豌豆对菜豆黄花叶病毒引致病毒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摩擦接种法,鉴定了122份蚕豆和66份豌豆种质资源对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性。鉴定出2个蚕豆品种:云豆83—315(H3434)和阿富汗引进材料(H2508),以及3个豌豆品种:1份引自英国品种(G0861)和2份引自澳大利亚品种(G4774和G4835),属于抗病(R)品种,可以用于抗病育种。多数材料属于感菜豆黄花叶病毒类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表明,蚕豆和豌豆的表观抗性与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密切相关,抗病材料具有抗病毒繁殖和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4.
陕西苹果主产区苹果黑星病病情分布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苹果黑星病在陕西苹果主产区的病情分布、感病程度,结果表明了该病在秦岭北麓区病情最重,渭北高塬区西部较重,关中平原西部较轻,关中平原东部轻,渭北高塬区东部最轻,且是局部零星分布。在调查的四个主栽品种中,以嘎啦、富士两品种感病最严重,红星次之,秦冠最轻。并提出对该病管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5.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660多中植物,由其引致的黄萎病具有危害性大、难于防治等特点。微菌核是大丽轮枝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和初侵染源,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抽样技术,对于准确预测黄萎病的发生为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微菌核调查结果表明,在0~20cm土壤中,微菌核主要呈聚集或均匀分布,随密度而变化。建立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n=1.467 9(t/D)2 m-1.260 4。利用得到的棉田土壤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调查的序贯抽样模型计算,最多只需抽取35个样点。对各等距机械抽样方法比较后,认为实际中用双对角线取样比较合适,取样数量因土壤中微菌核的密度而异。  相似文献   
66.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 (E.F.Smith) Snyder&Hansen)在陕西关中日趋严重,连茬瓜田死苗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67.
秦岭地区白粉寄生孢的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我国秦岭地区白粉菌寄生孢的资源状况并进一步筛选开发对植物白粉病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作者于2002~2003年对秦岭地区陕西境内的秦岭北坡、渭河两岸及渭北旱原三个不同生境内白粉菌侵染植株标样上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进行了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在白粉菌侵染的旋花科、伞形科、唇型科、菊科、车前科、蓼科、十字花科、豆科、鸭跖草科、凤仙花科、葫芦科、锦葵科、玄参科、蔷薇科、大戟科、茄科、卫矛科、葡萄科、木通科、槭树科、蝶形花亚科等21科(亚科)植物的1145份标样中发现白粉寄生孢菌株39个。白粉寄生孢分离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及氮源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为20℃,pH为6.0,采用葡萄糖作碳源及L-甘氨酸作氮源时菌株生长较好。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有丰富的白粉寄生孢自然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生物学特性测定显示出其存在的多种生理类群也为进一步从分子角度研究白粉寄生孢遗传机制,进而从大量菌株中开发用于防治白粉菌的生防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土壤棉花黄萎病菌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在土壤中主要以微菌核的形状存在。研究病菌在土壤中的消张动态,急需解决简便可行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69.
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生长温度为10~30℃,pH值为5~10;最适生长及产孢温度为20℃,pH值为7。有利于菌落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乳糖和蛋白胨;乳糖和牛肉膏最适于其产孢。光照对菌落生长及孢子产生有明显促进作用。以乳糖作为碳源,牛肉膏作为氮源的察氏培养基有利于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70.
土壤环境因素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pH值和有机质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40、30和0℃对微菌核土壤存活影响较大,10和20℃影响较小,尤其以10℃影响最小;土壤含水量越高,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越大,在含水量低于15%时,对存活影响较小,尤其以5%的含水量影响最小,表明微菌核对土壤干旱逆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H值低于5.5或高于8.5的土壤条件对微菌核存活影响较大,pH值为6.5~7.5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微菌核存活率越低,含量低,存活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改善和控制棉花黄萎病菌土壤存活的生态条件,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存活菌量,达到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