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探究漂洗和斩拌对海鲈鱼肌球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分别提取原料、漂洗鱼糜、斩拌鱼糜的肌球蛋白,通过测定总巯基、活性巯基、表面疏水性、浊度等基本性质,并结合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技术对肌球蛋白二级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原料,漂洗鱼糜肌球蛋白总巯基含量降低19.5%,活性巯基增大63.9%,而斩拌鱼糜肌球蛋白总巯基和活性巯基的质量分数相比漂洗鱼糜分别降低22.6%和66.8%,漂洗鱼糜的肌球蛋白变性程度最大;肌球蛋白浊度和表面疏水性在经过漂洗和斩拌均增大,漂洗对表面疏水性影响更大,斩拌对浊度影响更大;红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漂洗对二级结构影响更明显,原料经过漂洗后,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了33.16%,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增加了79.42%,β-折叠和β-转角分别增加1.11%和10.38%,斩拌后,鱼糜肌球蛋白二级结构变化率较低;漂洗和斩拌都可改变肌球蛋白的表面形貌,使肌球蛋白聚集簇明显减小,聚集高度增加。研究结果证明,漂洗和斩拌对肌球蛋白理化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是鱼糜具有更好的凝胶性能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无磷品质改良剂对阿根廷鱿鱼冷冻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阿根廷鱿鱼(Sepiaiuex argentinus)在冻藏过程的浸泡增重率、自由液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盐溶性蛋白、肌原纤维蛋白钙ATP酶(Ca^2+-ATP酶)活性、pH、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以及色泽的变化,试验分别比较了蒸馏水、常用的含磷保水剂及无磷品质改良剂对阿根廷鱿鱼冷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鱿鱼经无磷品质改良剂或含磷保水剂处理后,在冻藏过程中较用蒸馏水处理的具有更好的保水性,浸泡增重率达到26%~35%,但无磷品质改良剂较含磷保水剂能更好地减少鱿鱼自由液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且盐溶性蛋白减少率和Ca^2+-ATP酶活性损失率分别比含磷保水剂组少6%和5%,TVB—N变化缓慢且小于0.30mg·g^-1,而对鱿鱼pH和色差值影响不大。因此,无磷品质改良剂能有效防止冻藏鱿鱼冷冻变性,且效果优于含磷保水剂,值得在鱿鱼冷冻加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食品种类,制备出酸甜可口、质量安全的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以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为主料,黏合剂、润滑剂、矫味剂和稀释剂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原辅料配比和最优工艺,原辅料经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压片等工序制备出泡腾片,并对制备的泡腾片进行质量指标检测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最优配方为(以质量百分比计)糖胺聚糖25%,崩解剂35%(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配比为1∶2),矫味剂三氯蔗糖3%,黏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润滑剂聚乙二醇(PEG) 4000 2%,余量为乳糖;按此最优工艺制备的泡腾片直径约为8 mm,重约为200 mg,硬度为5. 5~6. 5 kg,崩解时间40 s;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14 d观察期内SD大鼠均无异常行为及死亡。研究表明,用本研究优化工艺制得的糖胺聚糖片剂产品表面光滑整洁、口感良好,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研究多脂红肉鱼(蓝圆鲹)和白肉鱼(带鱼)腌干加工中菌相的变化规律,以探讨加工过程对菌相的影响并寻找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优势菌。在腌干加工过程中采用Illumina平台的MiSeq技术比较分析了两种多脂鱼的菌相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种鱼的菌相主要分布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科水平上,初始原料的蓝圆鲹和带鱼分别含7个和15个科的细菌,带鱼包括了蓝圆鲹的所有菌群,肠杆菌科作为共同的优势菌,在蓝圆鲹和带鱼中分别占47%和26%。从腌制开始,两种鱼的菌群数都大量减少,弧菌和芽孢杆菌科作为共同优势菌,前者平均占蓝圆鲹和带鱼的40.3%和42.2%,后者则平均占16.7%和13.3%。原料中,蓝圆鲹和带鱼都包含了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弧菌科和希瓦氏菌科这4种腐败菌,加工阶段,两种鱼的优势腐败菌都为弧菌科。乳酸菌包括链球菌科和乳杆菌科,仅出现在带鱼中。研究表明,在腌干加工中,带鱼的细菌减少程度大于蓝圆鲹,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两种鱼含共同的菌群和优势菌,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腌干后两种鱼的腐败菌大大减少,说明腌干加工有利于降低鱼类腐败的可能性。可选择带鱼作乳酸菌的分离以进行后续的抗氧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对下腹部手术后是否有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且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80例,随机双盲分为小剂量氯胺酮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在硬膜外麻醉基础上,A组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作为辅助用药,继之微泵持续静脉注射4μg·kg-1·min-1至手术结束前30min;B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术后均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2、6、12、24h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内PCEA用量、总按压数/实进数(D/D)的比值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24h内PCEA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D/D的比值小于2的患者A组显著多于B组(P<0.01)。A组患术后未见有氯胺酮所致精异常的副作用发生,恶心发生例数B组多于A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氯胺酮可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的用量,术后无氯胺酮所致的精神异常的副作用,吗啡所致的恶心的副作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采用麒麟菜(Eucheuma sp.)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体外模拟哺乳类动物胃和小肠生理pH环境条件和体内吸附实验,研究麒麟菜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钙、铁、锌吸附作用的影响。体内吸附实验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以混饲法给大鼠喂食膳食纤维饲料(含膳食纤维10%),实验期为5周。结果表明:(1)在体外模拟实验中,麒麟菜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离子Ca^2+、Fe^2+、Fe^3+、Zn^3+的吸附效果与pH、膳食纤维的可溶性和金属离子种类有关。在小肠环境中的吸附能力大于胃环境;IDF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TDF,SDF吸附能力最弱;各膳食纤维对Ca^2+吸附作用最强,其次是Fe^2+和Fe^3+,最弱是Zn^2+。(2)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各麒麟菜膳食纤维饲喂组动物的血清钙、血清锌和血清铁的含量随饲养时间略有增长,但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认为,麒麟菜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对有益金属离子Ca^2+、Fe^2+、Fe^3+和Zn^2+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吸附作用,但对动物体内的钙、锌、铁元素的正常生理水平无显著影响。[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23-329]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鱼类腌制过程生物胺形成机理,本文研究了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在腌制加工过程盐度、水分含量、水分活度(Aw)、pH、蛋白质水解指数(P.I.) 非蛋白氮(NPN) 、游离氨基酸、微生物和生物胺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pH在腌制阶段增加但在干燥阶段下降;盐度、P.I和微生物(菌落总数、乳酸菌、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在整个加工过程持续上升,水分含量和Aw则持续下降。整个加工过程,发生了明显的蛋白质降解反应,NPN 和游离氨基酸在干燥阶段含量显著上升;总生物胺含量增加了2.26倍(p<0.05),其中尸胺含量显著增加了157倍,其次是组胺。带鱼腌制过程,游离氨基酸与生物胺显著正相关(p<0.05),作为生物胺前体物质对生物胺的形成影响较大,微生物则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生物胺的作用,生物胺的形成还受pH、盐度、Aw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具有抗紫外辐射功能的小分子水溶性活性化合物。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中MAAs成分,采用甲醇溶剂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的最佳范围,并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海萝中MAAs的工艺参数。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41℃,超声时间为81 min,液料比为67 m L·g-1,甲醇体积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预测MAAs的提取率为1.311 5 mg·g-1,实际提取率为1.306 4 mg·g-1。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干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为利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在60℃萃取30 min;经GC-MS分离和鉴定,共检测出8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28种,相对百分含量为75.62%,酮类化合物14种,相对百分含量为10.49%,另有烃类17种,醇类10种,羧酸类5种,酯类5种,其他含硫、含碘及杂环化合物8种,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5.17%、1.65%、5.41%、0.49%和0.74%;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物质主要有己醛(19.99%)、2-庚烯醛(11.25%)、辛醛(7.95%)、反-2-辛烯醛(6.95%)、1-辛烯-3-酮(6.23%)、反-2-癸烯醛(6.01%)、壬醛(4.43%)、反-2-壬烯醛(4.37%)、庚醛(4.11%)、26-壬二烯醛(3.79%)、23-辛二酮(3.15%)等。总体上看,醛、酮等羰基类化合物和烃类化合物对龙须菜的风味贡献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5种鲈形目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鲈形目淡水鱼在不同科和种间脂肪酸及磷脂组成的差异,该研究以高体革?(Scortum barcoo)、赤鲈(Perca fluviatilis)、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为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对以上5种鱼肌肉中的脂肪酸与磷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共有的脂肪酸有8种,分别为C_(14:0),C_(16:0),C_(18:0),C_(16:1),C_(18:1),C_(18:2),C_(20:5)和C_(22: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PUFA含量除高体革?为26.81%之外,其他均大于35%。5种淡水鱼肌肉中共检出6种磷脂,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5种鱼肌肉磷脂中PC含量最高,占据磷脂总量的45.84%~62.55%,PE和PI次之,PS和SM含量相对较少,仅占总磷脂的2.19%~5.27%和2.06%~3.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