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江西农业学报》总被引频次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统计数据,将2001~2007年《江西农业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我国92种综合类农业科学学术期刊总被引频次平均值进行比较,并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92.
我国20种省级农业科学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的统计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20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2005~2008年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3.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的发文篇数、被引频次及下载频次,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安徽农业科学》1979~2007年的第一作者和独立作者进行评价和分析,确定核心作者群。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索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模式及治理成本,为陕西省韩城市西山一带其余废弃采石矿山和煤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勘探及室内试验,分析韩城市西塬废弃采石矿山的环境地质问题,即采石不稳定边坡地质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与废弃渣石占用耕地及泥流等问题。[结果]提出采石不稳定边坡与废渣的工程治理及生态恢复治理方案。采石不稳定边坡选用削方压脚与坡面植被混凝土技术,植面的植被类型应耐旱、耐寒和耐贫瘠;废弃渣石以挖高填低与分级填筑压实,坡脚修筑挡墙,坡面覆盖土壤并栽植乔灌花草等进行环境恢复治理。[结论]研究区的采石不稳定边坡和矿区堆积废渣应采用"削高填低"的工程治理方案,坡面采用植被技术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相似文献   
96.
魏亚情      吴志祥    杨川    兰国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37-42
探究海南岛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为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海南岛橡胶林旱季和雨季的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真菌的α、β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橡胶林共检测到真菌9门、37纲、115目、289科、818属,优势菌门依次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2)橡胶林土壤真菌雨季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旱季,基于 Bray-Curtis距离的PCoA分析,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显著(ANOSIM:R=0.051,P=0.001),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变化解释了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1.7%(R2= 0.017,P=0.001);3)真菌α多样性与pH(R2=0.19,P<0.001)、温度(R2=0.14,P<0.001)、全N(TN:R2=0.13,P<0.001)呈显著正相关。温度、全N、有机质、降雨量和pH分别解释了真菌群落组成的8.90%、5.42%、4.73%、4.32%、4.29%。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存在显著的旱雨季变化,pH、温度、全N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7.
以甘蔗抗花叶病的转ScMV-CP基因为材料,以原种Badila和组培甘蔗为对照,研究了转基因甘蔗在病毒接种后H2O2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接种后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甘蔗叶片H2O2积累有明显差异;保护酶系统中SOD、CAT活性与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没有参与H2O2的积累;同功酶谱分析表明甘蔗花叶病毒接种后对甘蔗叶片POD同功酶影响很小,但是CAT同功酶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有的谱带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98.
系统采用"增强型"SMT32F103ZE作为控制核心,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硬件主要由红外光收发、滤波电路、放大电路、偏置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模块组成.发送端STM32使用8 kHz进行音频信号采样,通过脉宽来实现模拟与数字信号调制,接收端STM32对光脉冲进行解调,800 Hz音频信号无明显失真,环境温度误差小于0....  相似文献   
99.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索优化川东北地区撂荒地整治路径,以YS县三镇九地的平坝、丘陵、山地等不同样板,采用现场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在整治撂荒地上存在“五高”“五低”现象,分析认为当前川东北地区的这种撂荒地治理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建议可采取“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政府+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