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1.
木瓜是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木瓜果实挥发性物质组成,并测定了其对桔小实蝇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鉴定出的木瓜果实挥发性物质主要有7种,物质名称和含量如下:α-法呢烯(37.93%)、里那醇(30.08%)、朱栾倍半萜(18.04%)、氢-吡喃-2,6-(3氢)-二酮(8.48%)、反-2-癸烯醛(3.42%)、朱栾倍半萜1(1.03%)、大根香叶烯(1.02%)。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在交配前后均对反-2-癸烯醛产生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而对α-法呢烯,朱栾倍半萜,大根香叶烯和里那醇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则因成虫性别及交配前后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分别应用普通形态学解剖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切割潜蝇茧蜂2个地理种群(福建漳州和引自美国夏威夷的种群)的形态差异.普通光学解剖镜观察结果表明,二者在体形大小、体色方面略有差异,触角节数、前翅脉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它部位无明显差异.电镜扫描结果表明,二者在头部、胸部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它部位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成蜂饲养密度和繁蜂益害比对阿里山潜蝇茧蜂子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成蜂饲养密度为3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数量占总出蜂量的60.34%;随着成蜂饲养密度的增大,子代雌蜂比例逐渐降低;当成蜂饲养密度达700对.笼-1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降至38.30%.当寄主橘小实蝇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为5∶1时,寄主发育至蛹期的数量和羽化的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0.25粒和8.88只;随着寄主卵比例的增大,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也随之增多;当寄主卵与寄生蜂雌蜂的比例增至25∶1后,寄生蜂子代出蜂量不再增多.  相似文献   
14.
小卷蛾斯氏线虫对小地老虎的侵染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温度、不同线虫剂量对小地老虎幼虫的侵染力不同 .在 2 2 - 2 7℃温度内 ,线虫侵染力最强 ;在同一温度下 ,线虫剂量越大 ,小地老虎幼虫死亡率越高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种施放线虫方法毒饵法和浇灌法防治小地老虎效果均比喹硫磷好 ;毒饵法 (线虫剂量为 4 0 0 0 0条·株 -1)防治小地老虎的田间平均防治效果可达 6 8.53%  相似文献   
15.
橘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但辐照会使不育雄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肠道灭菌处理来探究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实蝇生物学及形态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组在不育雄虫的蛹重、逆境存活率以及竞争交配力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抗生素处理组和对照组不育雄虫的存活率曲线图表明处理组不育雄虫的寿命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模型判断得知两组橘小实蝇存活率曲线均符合基本模型中的Ⅰ型。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肠道可培养共生菌来改善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生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窄径茧蜂是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幼虫的一类重要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褐径茧蜂属Coccygidium Saussure分布于福建省的2个种,其中,全室径茧蜂Coccygidium absolutus Chen&Yang为新种,日本径茧蜂Coccygidium nihonense Sharkey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比较Prima蛋白饵剂和自行研制蛋白饵剂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两者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引诱效果相当,但水解后的同种蛋白饵剂引诱效果高于水解前。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Acc Q·Tag法)测定以上两种蛋白饵剂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这两种蛋白饵剂中均含有游离氨基酸17种,总氨基酸18种。其中Prima蛋白饵剂总氨基酸含量为52.847 6mg/m 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736 4 mg/m L,多肽含量为4.711 12 mg/m L;自行研制的橘小实蝇蛋白饵剂总氨基酸含量为65.624 3 mg/m L,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301 0 mg/m L,多肽含量为59.323 3 mg/m L。通过比较两者氨基酸的差别,为蛋白饵剂的工业化生产质量监控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切割潜蝇茧蜂的触角感器,并测定了触角对其寄主植物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EAG).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雌成虫触角有毛形感器、板状感器、腔锥形感器、蒲姆氏鬃等4种,雄虫除了有以上4种外,还有腔形感器;雄虫的腔锥形感器比雌虫多.切割潜蝇茧蜂交配前的雌雄虫对反-2-癸烯醛和香橙烯的EAG反应最强烈;交配后雌雄虫触角最高EAG反应值均由里那醇引发.雌虫的里那醇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雄虫的里那醇和α-法呢烯在交配前后差异显著,其余化合物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当寄主橘小实蝇幼虫供两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的各自寄生率与其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蜂共存时的总寄生率比长尾潜蝇茧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与布氏潜蝇茧蜂单独寄生相比无差异。2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幼虫。长尾潜蝇茧蜂寄生后0、24、48 h再供布氏潜蝇茧蜂寄生,2种蜂后代个体在寄主体内发育过程中,布氏潜蝇茧蜂数量逐渐减少,长尾潜蝇茧蜂数量无变化。布氏潜蝇茧蜂寄生后24或48 h后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长尾潜蝇茧蜂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而布氏潜蝇茧蜂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