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技术是一种油菜轻简化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油菜生产的节本增效和稳产高产。但在实施中,常会遇到地块小、前茬残留的稻草多、土壤过湿、播种效果差等问题,从而影响这一技术的推广。通过试验得到了解决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2.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首要任务是保供给,核心内容是调结构,关键环节是提品质,重要举措是促融合,顺应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形势和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去除库存、满足需求、降低能耗、促进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补贴政策不完善等,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等措施,以期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3.
本文概述了紫阳县油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生产现状,论述了优质油菜示范推广的技术及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油菜科技扶贫项目实施,提出了今后发展油菜产业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促进了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中科3号"异育银鲫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发病率低等特点。从2013年至今,天津市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先后引进"中科3号"异育银鲫水花共计1800万尾进行苗种、成鱼养殖试验、示范,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掌握气象条件对花椒蚜虫发生、危害程度的影响,运用2013-2017年花椒蚜虫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蚜虫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春季气温回升早有利于卵孵化。气温偏高、少雨、干燥的天气有利于蚜虫的发生和扩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温、多雨、湿润的天气不利于蚜虫的活动和发展,危害减轻。4-5月降水偏多的年份虫害轻;春末夏初干旱少雨时虫害会大面积发生。5-6月高温天气、强降水对有翅雌蚜迁飞、繁殖不利。用积温法对蚜虫的孵化开始期进行预测,为虫害防治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7.
大豆富含异黄酮类次生物质,大豆异黄酮参与作物抗病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生长发育的调节,大豆异黄酮还是植物源雌激素,被用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和肿瘤。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生物合成的调控及其信号转导、生理生态功能、对人类的医药保健作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应用CHA配制油菜杂交种比CMS、GMS快速、安全和高效。李殿荣等筛选研制的SX-1是一种优良的CHA,已成功应用于油菜化学杂交的诸多方面。通过对SX-1诱导技术、机械化喷洒制种技术以及配制和改良杂种的方法进行论述,认为"高油种质+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油菜杂优利用模式将高油和杂优有效结合起来,可促进油菜杂优育种的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49.
‘秦杂油19’春油菜区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快‘秦杂油19’的推广,在春油菜区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采取保护性免耕播种、种子包衣、平衡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法、杂草综合防除、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后期管理,促早熟以及机械化收获等配套的良种良法技术措施,将‘秦杂油19’农艺、栽培和农机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秦杂油19’春油菜区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在春油菜区促进了‘秦杂油19’的推广,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达到了高产、高效、节本、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了连续6年(2009年9月—2015年5月)的冬油菜非充分灌溉试验,利用STICS、DSSAT和APSIM 3种不同模型对冬油菜物候期和产量等进行模拟,比较了3种不同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STICS模拟精度最高,平均RARE为3. 24%,APSIM模型次之,平均RARE为8. 79%,DSSAT模型最差,平均RARE为11. 38%。其中STICS模型对物候期和产量的模拟精度均为最高,DSSAT模型对物候期的模拟精度高于APSIM模型,而APSIM模型对产量相关指标的模拟精度高于DSSAT模型。由于2012—2013年生育期内降水量较低,3种模型的模拟精度均较低,说明3个模型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作物生长模拟均存在一定不足。综合比较,STICS模型的模拟精度高于DSSAT和APSIM模型,因此推荐STICS模型为关中地区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模拟的适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