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农学   142篇
  6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5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变化与调节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以4个水稻品种(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强、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速率的关系。强势粒灌浆速率和谷粒充实率大于弱势粒,亚种间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组合尤为明显。灌浆前、中期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强势粒,表明同化物基质浓度不是弱势粒灌浆的主要限制因子。与灌浆速率相类似,灌浆前期强  相似文献   
82.
王维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2004,30(10):1019-1025
选用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和正常氮两个水平及土壤水分胁迫处理(WS),以正常浇水为对照(WW),研究适度土壤干旱对贪青迟熟小麦籽粒灌浆和茎鞘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过量氮肥(HN)导致小麦贪青迟熟,主要表现为灌浆速率和产量降低,茎鞘中滞留大量贮藏性糖。在灌浆  相似文献   
83.
旱种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粳稻镇稻 88和杂交籼稻汕优 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对产量与米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湿润秧进行旱种栽培 ,镇稻 88明显较水种产量低 ,而汕优 63减产幅度不大 ;用旱秧进行旱种 ,无论是镇稻 88还是汕优 63 ,产量与水种的差异均不明显 ;水稻旱种后 ,稻米的胶稠度明显减小 ,糊化温度升高。垩白率因品种而异。其他品质指标如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精米率等与水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4.
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限制因素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实地取证和试验,明确了限制单季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栽培措施不当,如秧苗素质差、栽插密度过稀、施肥量过大、大水漫灌等,这直接影响了群体质量,造成资源浪费;品种的耐肥性太强和大穗型品种弱势粒充实差也是影响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通过构建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体系,即以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为核心,配套培育壮秧、增密控肥、前氮后移、喷施叶面肥和选用高产与氮高效品种等措施,可以获得产量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85.
以汕优63(杂交籼稻)和武育粳3号(粳稻)为材料,自抽穗至成熟期,设盆钵内土壤水势5个处理为0(对照)、-15、-30、-45、-60kPa,研究了土壤水分对产量和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时,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汕优63土壤水势为-15kPa和-30kPa处理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15kPa处理的整精米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降低,淀粉谱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则显著增加。汕优63土壤水势为-45kPa和-60kPa处理以及武育粳3号土壤水势为-30kPa、-45kPa和-60kPa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最高粘度和崩解值较对照显著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和消减值较对照显著增加。建议将土壤水势为-15kPa与-30kPa和-15kPa分别作为汕优63和武育粳3号结实期优质高产节水灌溉的低限土壤水势指标。  相似文献   
86.
ABA与GA对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   总被引:62,自引:7,他引:62  
杨建昌  苏宝林 《作物学报》1999,25(3):341-348
灌浆初期籽粒中ABA(脱落酸)含量(ng g-1FW)和ABA与GA(赤霉素)的比值,强势粒高于弱势粒,籽粒充实度好的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度差的组合。开花后2天,喷施外源ABA,籽粒中ABA含量和ABA/GA增大,喷施外源GA后籽粒中GA含量增加,ABA/GA减小。低浓度(15mg/L)ABA处理后,灌浆初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及淀粉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7.
结实期低温对杂交水稻胚乳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两系和三系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103S/郑粳2号、丰优香占和汕优63为材料,分别于花后0~10 d、11~20 d和21~30 d 3个时期设18℃的低温处理,以常温(24~27℃)为对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胚乳结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时段的低温处理,对籽粒的粒型、垩白面积、胚乳结构三者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使籽粒外形异常,垩白面积提高;复粒和单粒淀粉体的体积变小且彼此差异变大,排列变疏松;复粒淀粉体变少,单粒淀粉体变多。低温处理愈早,对胚乳结构的影响愈大。灌浆前期进行低温处理、以后在正常温度下灌浆成熟的籽粒,其强势粒的粒型、垩白面积、胚乳结构均无明显改变,但弱势粒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8.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结实期水稻根系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ABA)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稻米蒸煮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早期(花后0~12 d)根和籽粒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浓度以及灌浆中期(花后13~26 d)根和籽粒ABA浓度与籽粒起始生长势、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糙米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6* ~ 0.984**),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749* ~ -0.834**)。灌浆中、后期(花后27~40 d)根和籽粒Z+ZR浓度与活跃灌浆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689* ~ 0.932**),但灌浆后期Z+ZR浓度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6** ~ -0.927**)。灌浆中期和后期根和籽粒Z+ZR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722* ~ 0.896**),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r=-0.633* ~-0.778**)。灌浆中期根和籽粒ABA浓度与胶稠度及碱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3** ~ -0.913**),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803** ~ 0.871**)。不同灌浆期ZR或ABA处理对籽粒灌浆、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与内源激素同灌浆特征参数和稻米蒸煮品质指标的关系基本吻合。表明根和籽粒细胞分裂素和ABA对籽粒灌浆和稻米蒸煮品质起调控作用,其调控的正、负效应取决于灌浆的时期。  相似文献   
89.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0.
以汕优63和武香粳9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胁迫对水稻强、弱势粒稻米主要米质性状和淀粉粘滞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品种强势粒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粒重和最小垩白时的结实期处理土水势是相同的,均为-20 kPa,在此土水势下,强势粒和弱势粒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变化,改善了营养品质,米质相对较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