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试验旨在研究灌服番茄红素对SD大鼠运动后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33.40±6.21) g的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灌胃食用油,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灌服10、20、40 mg/kg体重番茄红素,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每周游泳训练6 d,训练6周,游泳11 h后采集血液测定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灌服番茄红素后SD大鼠血浆中番茄红素的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灌服番茄红素后4 h时SD大鼠血浆中番茄红素浓度达到峰值;随着灌服番茄红素剂量的增加,SD大鼠运动后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抗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呈升高的趋势;血浆丙二醛的含量随灌服剂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因此,运动后SD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与灌服番茄红素的剂量存在剂量依赖性,随着番茄红素剂量的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通过研究伊犁夏牧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绵羊羊毛与血液中铁、铜、锰、锌、硒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变化规律,为夏季放牧绵羊科学补饲微量元素提供依据。选择在新疆伊犁夏牧场卡拉卓恩(南坡)和唐布拉草地(北坡)1 400~2 999 m垂直带放牧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羊毛和血液样品,测定其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并评估其微量元素的营养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放牧绵羊羊毛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分别为520.70、3.89、30.16、102.64 mg/kg和41.18 μg/kg,其中铜和硒分别低于正常值48.3%和79.7%,而铁高于正常值603.4%;血液中铁、铜、锰、锌和硒含量分别为357.05、4.18、0.25、3.08 mg/L和45.23 μg/L,其中铜、硒分别低于正常值29.9%和73.9%,而铁高于正常值95.5%。羊毛与血液中铁、铜、锰、锌、硒含量均随年龄而增加。不同性别绵羊间血液中锌、硒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补喂不同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哺乳期伊犁马驹生长性能及血浆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为γ-氨基丁酸在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3月龄健康哺乳期伊犁马驹20匹进行试验.按体重相近、公母对等原则分为4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40 mg/d/foal GABA)、试验Ⅱ组(基础日粮+80 mg/d/foal GABA)和试验Ⅲ组(基础日粮+120mg/d/foal GABA).试验第0、30、60和90 d时分别在下午18:00、18:30和20:00进行马驹颈静脉血液采集、体尺测量及称重,血液激素指标用试剂盒法测定.[结果]试验90 d后相比对照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马驹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8.07;(P >0.05)和6.02;(P >0.05),试验Ⅰ、Ⅱ、Ⅲ组日增体高分别提高25;(P<0.01)、25;(P<0.01)和35;(P<0.01),在试验第30 d时试验Ⅰ、Ⅱ、Ⅲ组血浆GH水平分别提高4.35;(P>0.05)、10.72;(P>0.05)、10.43;(P>0.05),在试验第90 d时,试验Ⅱ组马驹血浆NPY水平高于对照组38.03;(P<0.01).[结论]补喂GABA可提高哺乳期马驹生长性能,以补喂80 mg/d GABA效果最佳.此外,GABA主要可能通过NPY、GH的调节对哺乳期马驹生长发育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补喂硫酸盐、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哈萨克马妊娠中后期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科学饲养妊娠期母马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平均年龄(6.00±1.36)岁(范围4~8岁)、胎次(3.12 ±0.82)胎(范围2~4胎)、妊娠时间(7.08±0.74)个月(7~8月)龄的哈萨克孕马23匹,分为4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6匹)、试验Ⅰ组(6匹)、试验Ⅱ组(5匹)、试验Ⅲ组(6匹).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补喂剂、试验Ⅰ组补喂硫酸盐、试验Ⅱ组微量元素、试验Ⅲ组硫酸盐和微量元素组合.试验分3期(每30 d为1期),共90d,每1期预饲12 d,试验期6d,饲料转换期12 d.[结果]第1期,干物质消化率试验Ⅲ组比对照组高了9.73;(P<0.05);有机物消化率试验Ⅲ组比对照组高了7.39; (P <0.05).第2期,试验Ⅱ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粗蛋白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15;(P<O.05)和14.27;(P<O.05);在钙消化率方面,试验Ⅲ组比对照组提高了29.69; (P <0.01).在氮、钙、磷代谢方面:第1期,在氮沉积方面,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高了53.75; (P >0.05)、62.66; (P >0.05)和84.84; (P <0.05).钙代谢率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高了5.49;、6.49;和6.76;.第2期,在氮沉积量方面,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O.05),比对照组高85.58;.第3期,各试验组氮的沉积量和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代谢率比对照组分别高了35.12;、43.66;和59.50;.各试验组钙的代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高了13.82; (P >0.05)、29.10; (P <0.01)和12.88;(P>0.05).[结论]补喂硫酸盐、微量元素及其组合对孕马采食量无显著影响;补喂硫酸盐、微量元素及其组合明显提高了孕马养分消化率,硫酸盐及微量元素组合组明显提高了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钙的消化率;补喂硫酸盐、微量元素及其组合明显提高氮、钙、磷的代谢,尤其是硫酸盐及微量元素组合组对氮的沉积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5.
试验旨在研究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MPA)与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来曲唑(letrozole,LE)的不同配伍对母羊血浆繁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选取3岁经产萨福克母羊39只,平均体重(75.51±11.55) kg,随机均分为3组,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34 mg/(d·只) MPA+1 mL/只PG,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34 mg/(d·只) MPA+600 mg/(d·只) NMDA,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34 mg/(d·只) MPA+14 mg/(d·只) LE,试验期18 d。结果发现,补饲MPA基础上进行PG处理,母羊血浆中FSH水平呈极显著升高(P<0.01);补饲MPA基础上进行NMDA处理,母羊血浆中E2、MLT、FSH和LH水平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补饲MPA基础上进行LE处理,母羊血浆中MLT、LH和T水平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综合比较各生殖激素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MPA与NMDA和LE分别结合使用,可作为调控母羊繁殖性能的药品;且通过比较激素水平得出,MPA与NMDA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6.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年龄、泌乳期相近的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Ⅰ、Ⅱ、Ⅲ组,每组10头。所有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50 g大豆黄酮、35.0 g芒柄花素、1.25 g大豆黄酮+17.5 g芒柄花素。进行127 d的饲养试验,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试验Ⅰ、Ⅱ、Ⅲ组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0.40%、27.77%、28.37%;试验组的乳脂产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乳蛋白率和乳蛋白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乳糖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乳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组血浆中雌酮含量低于对照组,而试验组乳中雌酮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和乳中雌二醇-17β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血浆和乳中孕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血浆中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乳中试验Ⅰ、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血浆中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血浆中催乳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中雌马酚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补饲大豆黄酮、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乳品质,显著增加乳中雌马酚含量,同时使奶牛血浆和乳中雌二酮、孕酮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7.
口服福尔马林对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选取4只体重约35 kg、2岁龄装置了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新疆美利奴羯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口服福尔马林对饲喂玉米秸秆日粮绵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给绵羊分别喂给0(对照)、0.5、1.0、1.5m l/d.只福尔马林,各处理组羊的玉米秸秆采食量分别为637.1、692.9、744.8和760.3 g/d.只,瘤胃液氨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6.1、24.4、23.6和21.8 m g/100 m l,乙酸平均浓度分别为64.92、65.21、66.17和66.46 mm o l/L,丙酸平均浓度分别为15.29、16.21、17.61和17.98 mm o l/L,丁酸平均浓度分别为10.43、10.64、11.30和11.52 mm o l/L,总VFA平均浓度分别为90.64、92.06、94.66和95.95 mm o l/L,原虫平均数量分别为71.7、52.9、47.5和40.3(×104个/m l)。前胃有机物消失量分别为510.1、594.1、628.3和634.4 g/d.只,前胃纤维素消化率分别为53.1%、61.1%、66.2%和64.5%,到达十二指肠的粗蛋白质量分别为82.3、87.3、96.1和97.8 g/d.只,微生物蛋白质量分别为64.8、64.6、61.3和60.2 g/d.只,过瘤胃饲料蛋白质量分别为16.1、20.5、32.9和35.6 g/d.只。试验结果表明,给绵羊口服福尔马林可提高动物对玉米秸秆的采食量,降低瘤胃液氨态氮的浓度,具有增加乙酸和丙酸浓度从而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趋势,增加前胃有机物的消失量和纤维素的消化量,增加到达十二指肠的粗蛋白质总量和过瘤胃饲料蛋白质量,并有减少到达十二指肠的微生物蛋白质量的趋势。福尔马林以上这些作用均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然而,从总体看,绵羊每天口服1 m l福尔马林(分2次喂给)比较适于改善瘤胃消化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98.
选用4只体重约4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新疆美利奴羯羊按分期试验设计,分别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0(第Ⅰ期)、4(第Ⅱ期)、8(第Ⅲ期)g/d·只,以研究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喂水平的提高,绵羊对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其中添喂量为8 g/d·只组与0 g/d·只组相比,采食量提高了12.5%(P<0.05)。瘤胃液pH在4 g/d·只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喂8 g/d·只时在前3 h内具有明显减缓瘤胃液pH下降的作用。各组瘤胃液NH3-N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8 g/d·只组的整体瘤胃液NH3-N含量有降低趋势。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可降低乙酸和TVFA含量,提高丙酸和丁酸含量,使瘤胃发酵由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
补喂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补喂不同种类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年龄、胎次、泌乳月龄相近,泌乳期为第3个月的伊犁母马24匹,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各组马匹补喂同一营养水平和同一剂量的精料补充料,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补喂大豆异黄酮粉剂0.7 g和染料木素粉剂0.7 g,共饲喂70 d。试验期间每14 d测定泌乳期伊犁马8 h的产奶量和乳成分。结果表明:与0 d相比,42 d时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乳蛋白产量分别提高24.20%、29.6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42 d乳脂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4.46%、50.25%(P0.05)。56 d时,各试验组乳糖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Ⅱ组乳糖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0.29%(P0.01)。70 d时,试验Ⅰ组、试验Ⅱ组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7.83%(P0.01)和20.00%(P0.05)。因此,在饲喂精料补充料的基础上,补喂大豆异黄酮和染料木素可提高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且以补喂0.7 g/d大豆异黄酮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5-羟色氨酸、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对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褪黑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色氨酸调节绵羊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的可能性。试验选取1岁、平均体重为(55.78±3.24)kg的陶赛特母羊18只,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体重的1%,玉米青贮饲喂量为0.6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羊只分别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进行1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上、下午饲喂后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下午饲喂后2个试验组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早上饲喂后1.5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色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白天时,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下午饲喂后1.5~6.0 h,各组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呈波动性上升。在早上饲喂后3.0~9.0 h,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早上饲喂后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下午饲喂后1.5~9.0 h,各组血浆中褪黑素含量均呈波动性上升,且在下午饲喂后1.5、3.0、6.0 h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下午饲喂后9.0 h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补喂5-羟色氨酸(50 mg/kg BW)或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111 mg/kg BW)均可显著提高绵羊血浆中5-羟色氨酸含量,改变白天机体中褪黑素分泌模式及含量,且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的作用更有效,但对血浆中色氨酸、5-羟色胺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