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9篇
  10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研究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Samd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斑马鱼(Danio rerio)卵巢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连续黑暗(0 L∶24 D, DD)、自然光照(14 L∶10 D, LD)和连续光照(24 L∶0 D, LL)条件下斑马鱼卵巢中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光周期条件下p-Smad2在斑马鱼卵巢中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TGF-β/Smad信号通路中信号分子在斑马鱼卵巢中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其中配体(tgfb3)、受体(tgfbr2a,tgfbr2b,tgfbr1b)和下游蛋白激酶(smad2和smad3a)的表达趋势一致,即在不同光周期处理3 d后,上述6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DD组最高,LL组最低,但处理7 d后则呈相反趋势。在斑马鱼卵黄发生前期至充分生长未成熟期的卵母细胞中均检测到p-Smad2蛋白信号,但光周期处理后未影响p-Samd2在斑马鱼卵巢中的定位。结果表明,光周期变化可能通过改变tgfb3/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影响斑马鱼的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52.
2004年3月26日上午9时,屠宰户周某屠宰一猪上市销售,已销售出去后腿肉15kg,经检疫员感观检查,其皮肤脂肪颜色发黄,且放置时间越长,颜色越深,疑是黄疸病猪肉,对其进行封存留验,香日德兽医站监督人员当场填写了现场笔录,封存留验单。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长期CO_2加富对日光温室辣椒盛果期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为日光温室辣椒CO_2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温室辣椒为材料,设定3个不同CO_2加富处理,分别为不施用CO_2(对照),CO_2含量为(600±50)和(1 200±50)μL/L,研究长期CO_2加富对温室辣椒光合生理变化规律的影响,并对其生理机理进行探究。【结果】长期CO_2加富处理有利于辣椒净光合速率增加,促进作用在加富处理40d后会逐渐降低,出现了光合适应现象,但加富CO_2处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加富CO_2(1 200±50)μL/L的处理在整个试验期对辣椒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长期CO_2加富降低了辣椒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促进了辣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的升高;增加了辣椒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其中加富CO_2(1 200±50)μL/L的处理,辣椒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2%和13.0%。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对光合作用的调节作用,是辣椒产生光合适应现象的主要因素,气孔导度的变化不是引起光合适应现象的主要因素。【结论】日光温室中,在辣椒盛果期进行(1 200±50)μL/L长期CO_2加富施肥较适宜。  相似文献   
54.
cnj7是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来源于粳稻常农粳7号自然突变。解剖发现突变体小花雌性器官正常,雄性器官数量正常,但花药萎缩,捣碎花药碘染,突变体花药壁内无染色花粉粒,是一个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F2和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不育性状的是1对隐性基因。对cnj7与明恢86植株杂交衍生F2代不育单株的连锁分析表明,cnj7(t)基因位于水稻第9号染色体SSR标记R61552和RM556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0.6、11.3 c M。  相似文献   
55.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FAD6-b cDNA全长为2 3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6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ccession Number:KP876058),理论分子量为50.86 ku,理论等电点为8.47,FAD6-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一条中华绒螯蟹Δ6去饱和酶基因的一致性为7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成功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 DNA中,重组质粒pCold TF-fad6b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IPTG诱导后的重组菌出现了单一的蛋白条带,且大小与预期(105.86 ku)一致,可溶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上清液中。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蛋白纯化液经电泳检测后显示出特异性单一条带,进一步证明了pCold TF-fad6b的成功构建和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与6×His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56.
近年茉莉花白绢病在犍为县种植老区呈加重发生趋势,造成茉莉花减产。经过长期观测和调查,介绍茉莉花白绢病的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病因素等,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7.
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茉莉花白绢病的药剂,探索适宜的防治方法,选用8种杀菌剂对茉莉花白绢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3次药后14 d,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对茉莉花白绢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88.28%、87.65%和83.10%,持效期较长;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亿CFU/g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防效一般,持效期较短;6%井冈·240亿个/g枯芽菌可湿性粉剂对茉莉花白绢病无明显防治效果。推荐在病害易发期选用防效较好的药剂先进行土壤处理,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式连续施药2~3次防治该病害。  相似文献   
58.
提出了在泵腔内加工引流道,以促使气泡迅速而有效地排除。从腔内压力方面分析气泡的滞留与输出性能的关系,同时从气泡压力降和流体阻尼方面分析引流道对气泡滞留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引流道的引入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气泡滞留的优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引流道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压电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引流道宽度为2.0 mm时,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分别达到17.4 k Pa和20.8 m L/min;当引流道宽度为1.1 mm和1.5 mm时,压电泵具有很强的气泡排除能力,并根除了断流现象的发生,120个0.02 m L气泡进入后,压电泵仍具有稳定的输出压力(5.8 k Pa和5.6 k Pa)和输出流量(16 m L/min和5.6 m L/min)。在泵腔内加工引流道可以使气泡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排除,并减少气泡在泵腔内滞留。  相似文献   
59.
为制造输出性能良好的气体压电泵,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伞形橡胶阀.分析了伞形橡胶阀的过流特性,并应用Ansys软件,对阀的工作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伞形橡胶阀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阀工作失效时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泵工作频率低于阀一阶固有频率时,且当作用在阀两侧的临界压力值大于08 kPa时,阀因为开启高度过大而不能恢复到关闭状态导致泵工作失效.并对泵用压电振子在泵送气体时进行了发热性能测试以及应用伞形橡胶阀所设计的单腔气体压电泵进行输送气体和液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110 V正弦交流电压驱动下,驱动电压频率小于400 Hz时,振子的热平衡温度小于70 ℃;输送气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38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1 889 mL/min和51 kPa;输送液体时,在最佳工作频率为240 Hz时,最大输出流量和压力分别为300 mL/min和250 kPa.  相似文献   
60.
中华绒螯蟹RXR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维甲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 receptor super family)成员,是一种重要的调控因子,对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根据陆地蟹 RXR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RXR基因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 cDNA全长1517bp,编码433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华绒螯蟹RXR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XR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腺、鳃和肌肉中有少量表达,心脏、胃、肠、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微量表达。在中华绒螯蟹不同蜕皮时期中,Y器官中RXR表达量在D期最高,与AB期、C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中RXR在AB期表达量最高,与其他蜕皮时期呈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腺和鳃中RXR在AB期表达量最高,E期表达量最低,但各蜕皮时期表达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