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26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以建泽泻的当地传统种植方法为对照,对地道药材建泽泻进行垄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有利于建泽泻块茎产量的提高,促进其主要有效成分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的累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改良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明确黏土矿物的投加对畜禽粪便堆肥腐熟和稳定化的影响,该研究以猪粪和杨木木屑为原料,探究添加海泡石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不同成分有机质含量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后堆体最高温度比对照有所下降且电导率上升9.69%,而C/N则降低2.81%,同时种子发芽指数提高11.96%,显示腐熟状况更好;DOM含量降低7.84%而胡敏酸占比提高9.71%,使得堆体有机质更加稳定。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添加海泡石堆体DOM的荧光谱图中,长波长的峰强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明显增加;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显示,添加海泡石增加了堆体中高芳香性组分的占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海泡石后,高芳香性组分与总有机碳之间相关性更为显著,说明海泡石在碳素分解的同时促进了其聚合,从而出现了胡敏酸与高芳香性荧光组分的增长。添加海泡石既能促进堆体腐熟,又可转化调控碳素进而提高堆体稳定性,有利于堆肥的后续农田施用。  相似文献   
63.
甲哌啶和多效唑对重瓣玉簪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两个品种的重瓣玉簪经甲哌啶(DPC)和多效唑(PP(333))喷施后,植株株型、相对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低浓度DPC(2~6mg/L)和PP(333)(50~200mg/L)使植株比叶重(叶重/叶面积)和比质重(叶重/单株干重)提高,而使叶面比重(叶面积/单株干重)下降。叶片净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经两种低浓度药剂处理后也有明显提高。表明低浓度DPC和PP(333)能通过改变植株株型来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但玉簪植株经高浓度DPC(6~10mg/L)和PP(333)(200~500mg/L)处理后,其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净光合速率下降,并出现轻度的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64.
通过黄原酸化反应将二硫代氨基甲酸(DTC)基团引入至壳聚糖, 制备DTC类重金属捕集剂, 用以去除猪场废水Cu、Zn。结果表明, 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u、Zn的捕集性能受废水初始pH值和捕集剂投加量的影响, pH值有一个适宜范围, 即pH 3.0~5.0;随着捕集剂投加量的增加, 去除效果逐渐增加, 但增加速率逐渐减缓。捕集剂性能受进水Cu、Zn浓度以及废水温度的干扰不很明显。在废水pH值5.0, 捕集剂投加量2.0 g·L-1(废水), 初始Cu、Zn浓度25~200 mg·L-1时, 捕集剂对Cu、Zn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 且处理后Cu、Zn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限值规定。DTC类重金属捕集剂对Cu、Zn的等温吸附特征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 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65.
利用竹炭-微生物联合试验,模拟去除富营养水中的磷,分别考察了厌氧时间、反应时间、竹炭用量、微生物活性液用量等因素对模拟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竹炭-微生物联合去除总磷的反应动力学;同时进行了与单纯生物降解和竹炭吸附的对比试验,探讨了竹炭-微生物联合处理富营养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厌氧时间、反应时间、竹炭用量、微生物活性液用量、进水TP浓度、pH值、DO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磷的去除效果,竹炭-微生物联合去除水中磷的最优条件推荐为:厌氧24 h、反应72 h,竹炭用量20.00 g.L-1,微生物活性液用量3%,pH值7.00,厌氧和好氧时溶解氧分别为0.09~0.21 mg.L-1和2.00 mg.L-1;竹炭-微生物法对磷的去除效果优于竹炭吸附和单纯的生物降解,协同作用为40.31%。  相似文献   
66.
水杨酸对厚皮甜瓜采后病害及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采后水杨酸处理对厚皮甜瓜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效果和苯丙烷代谢的增强作用。【方法】以‘玉金香’厚皮甜瓜为试材,用4 mmol•L-1水杨酸采后常温浸泡10 min,测定处理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直径和自然发病率的抑制,以及对果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水杨酸处理不仅明显降低了果实损伤接种T. roseum的病斑直径,而且还显著减轻了常温贮藏期间果实的自然发病率。水杨酸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和肉桂酸羟化酶(C4H)的活性,处理后6 d,其C4H和4CL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0和2.8倍,10 d时PAL活性为对照的1.6倍。此外,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总酚以及木质素含量,处理后4 d和10 d果实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分别高出对照30.6%和30.0%,但处理对类黄酮含量影响不大。【结论】采后水杨酸处理能够通过诱导厚皮甜瓜的苯丙烷代谢增强果实对采后病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67.
指出了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专业人才储备,其垃圾分类的知识、意识和行为不仅关系着当前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更关系到未来一代环境素养的养成教育.以问卷调查与寝室走访两种形式对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意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分类知识掌握程度仅达62.75%,具有良好意识和分类行为...  相似文献   
68.
重庆市主要绿化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区域10种主要绿化植物、土壤和街道地表物(灰尘),分析了Hg,Cd,Cu,Pb,Zn在植物中的含量差异,分别计算了植物对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以及植物对大气重金属的净化指数,同时进行了植物净化效果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渡口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杜鹃对各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各植物对土壤和街道地表物(灰尘)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重金属之间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差异,Hg的富集系数最高。各植物对大气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重金属之间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差异,对Cu的净化效果最好。10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汞铜净化型、镉铅锌净化型、镉铜净化型和一般净化型。  相似文献   
6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由原先的10章104条增至10章154条,被称作"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明显加重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成本。自实施以来,公众对此次修法的认知度及社会反响,体现了新法的实际运行效率。本文详细梳理了新法的最新亮点,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社会普及程度和问题反馈。  相似文献   
70.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苜蓿品种及播种量、行间距、 播种深度、刈割高度等栽培因子对苜蓿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前三茬及年总干草产量中,行距的产量贡献率均最大。而苜蓿品种及刈割高度对茎叶比的影响较大。不同的行距处理中,苜蓿产量以20 cm行距最高,显著高于50 cm,随着行距的加大,干草产量逐渐下降,但与30 cm行距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第4茬干草产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新疆大叶和金皇后苜蓿品种产量较高。而播种深度、播种量、刈割高度各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苜蓿的茎叶比在苜蓿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苜1号苜蓿茎叶比最小,金皇后茎叶比最大。茎叶比在行距、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不同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