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2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也随之逐渐呈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应用趋势,这就为智能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尤其是智能机器人,其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快速进步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而搜救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救援任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现阶段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实际上以嵌入式为主体的智能搜救机器人设计的系统正处于优化转变中,进一步提升现场搜救的精准度。文章以嵌入式为主体,对智能搜救机器人的设计进行了细化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23.
扶贫开发是宁蒗的第一要务,退耕还林是国家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之一。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对宁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宁蒗山区需要退耕还林山区,冷凉,是宁蒗最大的自然特点。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且绝大部分高寒冷凉,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5%。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这些地区的群众尚未解决温饱,成为长期困扰宁蒗发展的难题。制约山区群众解决温饱的主因:一是全县平均海拔2800 m,山高谷深,光照不足,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10℃左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24.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摘要: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籼(indica )粳( 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生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样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另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3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以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5.
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我国文字的象形、会意等特征都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文字的演化经历了从个别到一般地过程。从薏苡的栽培过程也可以看出文字的演化也是如此。本文通过三条殷墟卜辞 ,可以得出在薏苡的栽培过程中前人不断推进生产力发展 ,也能了解文字的形成过程 ,从而促进我国文字的演化 ,推动文字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6.
生态环境对籼粳分化和籼粳杂交后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7.
广适性水稻品系的鉴定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8.
利用云南省128个县所属的气候类型并结合云南区域内的5个稻作分区,应用GIS、Excel、Foxpro等软件分析研究了云南地方稻种资源外观品质的生态地理分布。初步摸清了外观品质主要是粒型包括粒长、粒长宽比和米色的生态地理分布习性,从总趋势上看北热带和南亚热带以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和南部边缘水陆稻区的资源中粒长的长和粒长宽比值都十分理想;而南亚热带及滇南单双季籼稻区的有色米资源分布较丰富,但针对外观品质不同的成分和特性还有着各自的分布侧重区域等,其研究结果可为优异资源挖掘和利用、优质稻育种研究、生产等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参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和不同温度对不同产地苦参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找出促进种子发芽的较佳方法。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消毒后,种子的烂种率降低;赤峰种子在温度为30℃、水杨酸浓度为150mg/L时发芽率最高,卢氏种子在温度为25℃、水杨酸浓度为120mg/L时发芽率最高。2个品种中河南卢氏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内蒙古赤峰种子。  相似文献   
30.
薏苡(Coix)作为我国最早栽培的作物品种,这一事实可从许多证据得到证考;甲骨文作为最早记载人类活动的文字之一,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最早记载了作物产量株的构成。文章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对这一事实进行了判定及证考,推定出了甲骨文记载的作物产量公式的要素,即密度(穗数)、穗粒数、籽粒重(千粒重),是最早记载作物产量构成公式的三要素,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讨论密度(株、穗数)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