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篇
  40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短期玉米秸秆还田对冷凉地区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吐丝期,利用传统涂布平板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设置常规秸秆不还田(CK)、秸秆深翻还田(SF)和秸秆旋耕还田(XG)3个处理,研究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揭示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冷凉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秸秆还田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为SFXGCK;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优势菌群发生变化,CK优势菌为马拉色氏霉菌属、被孢霉属和葡萄孢属,XG优势菌为被孢霉属;XG和SF表层土壤中耐冷酵母菌属和被孢霉属是优势菌;SF处理20~30 cm土层优势菌为葡萄孢属。真菌菌群Alpha多样性、群落组成丰度、RDA(Redundancy analysis)和菌群相似性综合分析可知,SF和XG 0~20 cm土层菌群差异小;SF和XG均能增加10~30 cm土层真菌群落丰度。  相似文献   
22.
采用蛭石栽培,以菜用大豆为试材,研究外源壳聚糖对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体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以期探明NaCl胁迫下壳聚糖调控菜用大豆光合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NaCl胁迫下,外源壳聚糖通过诱导非气孔因素显著缓解了菜用大豆在胁迫中期(第6~12天)净光合速率(Pn)的下降;外源壳聚糖显著抑制了叶绿体O-·2的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的上升,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胁迫中期(第6~12天)的活性。无盐条件下,外源壳聚糖在处理早期对上述各指标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后期该作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外源壳聚糖在NaCl胁迫下对菜用大豆的作用与无盐条件下不同;NaCl胁迫下,壳聚糖可诱导菜用大豆叶绿体保护酶活性及As A-GSH循环的运转速率,及时清除过量ROS,以抑制盐胁迫对光合膜的伤害,这可能是壳聚糖缓解Pn下降,进而缓解菜用大豆干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源壳聚糖的作用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23.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150和300 kg/hm2两个施钾水平(K2O)下,研究施钾方式(一次性施入和钾肥后移)对春玉米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水平下,根系干重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尤以吐丝后0~20 cm土层增加明显;同一施钾水平下,各生育时期0~40 cm土层均表现为钾肥后移方式根系干重减小。不同施钾水平下,0~2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各生育时期均随钾肥用量增加而下降,21~6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减小,尤以乳熟期更为明显;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方式0~20 cm土层根干重占总干重比例增加。不同施钾水平下,各土层根条数、最大根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根幅下移;同一施钾水平下,钾肥后移方式最大根幅、根条数及最大根幅深度均减少,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24.
刈割次数对杂交甜高粱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针对当前春夏青绿饲草短缺现状,试验以2001年引入的杂交甜高粱新品种--甜格雷兹Sorghum bicolour var.Sugargraze为试材,进行刈割次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鲜草、干草和粗蛋白产量降低,单位品质含量增加。其中1次刈割产鲜草、干草和粗蛋白质量最高,分别为:110.78、29.75和1.25 t/hm2, 2次刈割次之,且糖锤度高,适口性好,利于饲喂;3次刈割则较低,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25.
采用田间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007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和6年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草产量逐渐降低,以2年生苜蓿最高,且与6年生苜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全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速效钾、全钾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各种养分含量在040 cm土层内有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405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于3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26.
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金山27为试验材料,连续2年研究了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春玉米的穗长、穗粗、粒长、穗粒数、千粒重均以Opt-N(优化施氮,种肥、拔节肥、大口肥的比例为1∶3∶6)最大,秃尖长度以0-N最长,Opt-N最短;产量以Opt-N最高,130%Opt-N次之,0-N最低;经济系数以Opt-N最大,0-N最小。  相似文献   
27.
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和柱头形态,采用离体萌发法对花粉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自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观察,以探明蓝盆花自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为今后蓝盆花人工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蓝盆花花粉饱满,具有1~3个萌发孔,二裂柱头,花柱细长通直,培养10 h花粉萌发率达86.06%,花粉活力高。授粉后4 h多数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后10 h花粉管进入花柱中上部;授粉后12 h多条花粉管进入花柱并到达中部;授粉后48 h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但通过观察发现花柱顶端有胼胝质及花柱内的花粉管交叉缠绕停止生长的异常现象,从而花粉管不能进入子房完成受精过程,这可能是导致果实空瘪的一个原因。由此推测,蓝盆花自交授粉存在受精前障碍,属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类型。  相似文献   
28.
选用不同的发芽床和浸种温度对肋柱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期找出适于种子发芽的前期处理条件,为提高其繁殖效率,更为进一步制定种子质量检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培养皿发芽法,研究不同发芽床类型和浸种温度对肋柱花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上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腐烂率最低,而砂间培养种子腐烂率最高;40℃浸种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随着浸种温度升高,发芽率逐渐降低。肋柱花种子适宜发芽条件为浸种温度为40℃,砂上为种子发芽最适发芽床。  相似文献   
29.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钾吸收与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长2、3、4、5、7年紫花苜蓿为试验对象,对紫花苜蓿钾的吸收、积累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全株钾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先降后升,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紫花苜蓿各器官的钾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生殖器官茎叶,叶中钾含量随生育期的变化先降后升,茎中钾含量则持续降低;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植株体内钾积累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植株体内钾的积累量总体上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中钾的分配比例不断下降,生殖器官中钾的分配比例持续上升,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呈波动变化,成熟期茎、叶、生殖器官钾的积累量比例接近6∶1∶3。  相似文献   
30.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2龄、3龄、4龄、5龄和7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紫花苜蓿磷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的磷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先降低后略有升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成熟期的磷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生殖器官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磷的积累量持续增加,积累速率先升后降。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成熟期各器官磷的分配比例平均为:茎(64.7%)生殖器官(23.7%)叶(11.6%)。紫花苜蓿茎中磷的分配比例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升高;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则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生殖器官中磷的分配比例以2龄紫花苜蓿最高,7龄紫花苜蓿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