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6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把老张家的户口本送到社保,给老李头买两支胰岛素,帮小刘家的孩子事业编考试报名……"每天出车前,长白县宝泉山镇东岗村出租车司机王金宝都会仔细翻看自己的记事本,生怕把大伙儿托付的事落下。现年54岁的王金宝是一名老司机,2004年开始从事出租车驾驶工作。从东岗村到长白县城需3个半小时的车程,王金宝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跑了10年。在工作之余,老王还免费为大伙儿捎东西、办事情,不怕烦、不  相似文献   
92.
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廊道,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关系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水平。理清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是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进一步揭示了黄河流域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作用关系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黄河流域城镇化水平整体提升,综合城镇化指数增长了102.60%,经济城镇化发展速度普遍高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2)2000-2018年黄河流域粮食生产、固碳和土壤保持分别增长了65.32%,59.47%和46.27%,而产水服务减少了21.15%;(3)黄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了正向效应的减弱和负向效应的增强,并且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发展不协调的区域在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93.
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生态农业。本文在分析甘肃农业生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选择和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94.
95.
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如何合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现实且重要的问题。文中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InVEST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栅格尺度对西安市2000-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特点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20年,西安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综合指数先持续增强后减弱,扩张形态偏离圆形,扩张模式以蔓延式为主,有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张的趋势。2)西安市整体生境质量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在空间上有“北部低、南部高”的特点,且生境质量在等级上有分别向两极转化的趋势。3)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N”型变化趋势,但多年均值为0.269,为中度失调状态。根据研究结果,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协调还处于相互拮抗期,未来在制定规划策略时,应将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两头抓,加快实现区域动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6.
杨悦  黄明 《绿色科技》2015,(3):187-190
指出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有单因子评价、污染指数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等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灰关联分析和内梅罗指数法对H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作出了评价,共选择9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分别对33个水质样品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评价方法的水质评价结果,在污染小的河流相差较大,在污染河流中较为接近。建议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灰关联分析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7.
为我国各地区划分城市生态红线、确定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现实需要,在城市生态系统识别和划分城市生态用地类型方法的基础上,参照了国家与省市有关重点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划分的标准,依据生态红线划分的目标,从生态的重要性、脆弱性与危险性三方面着手,建立了生态红线划分的三级科学指标体系,并确定了生态红线保护区划分的方法。在5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为今后我国城市生态红线区划分和生态红线保护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98.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害虫。通过对稻水象甲的疫情分布、越冬情况、虫情监测、传播途径等系统调查,明确了稻水象甲在四川省广元地区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
EDTA对饱和多孔介质中纳米银迁移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混合批实验及三脉冲饱和砂柱实验,研究了1 mmol·L-1及300 mmol·L-1离子强度下 EDTA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修饰的纳米银颗粒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纳米银颗粒在石英砂柱和铁氧化物涂层石英砂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批实验结果表明:高、低离子强度下,EDTA均能置换纳米银颗粒表面的PVP聚合物,使稳定纳米银颗粒的机理由PVP产生的空间位阻作用转变为EDTA产生的双电层稳定效应。柱实验结果表明:高离子强度降低纳米银内核与石英砂之间的双电层排斥作用,进而降低其迁移性能;铁氧化物涂层减少了石英砂面上纳米银的点位从而降低其沉降速率;EDTA对砂柱的淋洗未能明显释放沉积态纳米银,但可通过络合并溶解铁氧化物石英砂表面的铁氧涂层促进纳米银沉降。  相似文献   
100.
为改善商洛烟区土壤肥力,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开展了微生物不同菌剂与不同施用量双因素大田试验,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巨大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剂的低水平处理(A1、C1和C2)的植物学性状相对较优;(2)B4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129.7cm,比对照高12.8%,适量应用微生物菌剂对烟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烤烟茎围B1最大为13.9cm,与对照相比增加12.1%,低水平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能够增加烤烟的茎围,但施用量过多不利于茎围的增加;(4)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烤烟节距均高于对照,其中C1最高为7.77cm;(5)各处理烤烟腰叶长度以C1最高为83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2.2%,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6)各处理烤烟腰叶宽度以C1最高为45.7cm,与对照相比增加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