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净能体系的优势及其在猪生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净能体系相对于消化能体系和代谢能体系来说,能够更精确地评估饲料的能量含量,也能够更精确地预测猪的性能表现,在猪生产中采用净能体系将能给生产者带来更多利益。笔者就净能体系与消化能体系、代谢能体系的比较以及净能体系在猪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普遍发生的子宫内膜炎症,子宫内膜炎使奶牛产犊间期延长、产奶量减少、淘汰率升高、治疗费用增加和抗生素治疗期间牛奶废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子宫内微生态的改变与奶牛子宫的健康状态有关,文章对奶牛产后子宫内微生物的组成和有关致病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治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对夏季泌乳水牛饲粮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36头健康广西杂交泌乳水牛(广西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按产奶量、泌乳期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8、12 g/d烟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试验泌乳水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均处于正常生理水平;2)饲粮中添加12 g/d烟酸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4.82% (P<0.05);3)饲粮中添加烟酸能不同程度提高泌乳水牛对饲粮中总能、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其中添加8 g/d烟酸能使粗蛋白质消化率较对照组提高6.36%(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8、12 g/d烟酸使4%标准乳产量分别提高11.51%、8.09%(P<0.05),饲粮中添加4、8、12 g/d烟酸使乳蛋白率分别提高9.31%、9.31%、4.41% (P<0.05).结果提示,夏季高温条件下,泌乳水牛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在饲粮中补饲烟酸有助于改善其养分消化率和生产性能,适宜添加水平为8 g/d.  相似文献   
24.
采用306只艾维茵肉鸡研究低磷日粮中添加两种不同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鸡。对照组饲喂正常磷水平的日粮;试验Ⅰ组饲喂低磷+植酸酶Ⅰ的日粮;试验Ⅱ组饲喂低磷+植酸酶Ⅱ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植酸酶替代日粮中部分无机磷,肉鸡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了肉鸡的存活率(P<0.05)和钙、磷利用率(P<0.05);同时氮利用率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显著减少了氮、磷的排泄量(P<0.05)。添加植酸酶Ⅰ与添加植酸酶Ⅱ相比,肉鸡的日增重与日采食量提高(P<0.05),氮的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磷的排泄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5.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32、Y59是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其余的17株是植物乳酸杆菌(L. plantarum);分离的20株菌株在培养18 h后,菌株发酵液的pH可降低至3.70以下,Y67菌株的pH最低,为3.57。从甘蔗尾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产酸能力均较强,具备良好的青贮潜力,可作为制备青贮饲料发酵剂的菌种。  相似文献   
26.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随着植物乳杆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LAP 6%组和LAP 8%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15和4.01;各试验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P 6%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和丁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LAP 2%组发酵品质良好(42分,1级),其他各组发酵品质优等(45~48分,1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贮,LAP 6%组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7.
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不同比例青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置的桑枝叶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4∶0、3∶1、1∶1、1∶3和0∶4,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大,各混贮组中样品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丁酸含量以及p H值逐渐降低,粗纤维、可溶性糖类、乳酸和乙酸含量以及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混贮处理组样品中的可溶性糖类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混贮处理组样品的p H值显著低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其中,桑枝叶和玉米秸秆比例为1∶3时,青贮品质最佳。玉米秸秆单贮组发酵品质优良(48分,1级),桑枝叶单贮组发酵品质不佳(42分,2级),各混贮处理组发酵品质较桑枝叶单贮组均得到改善(44~47分,1~2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贮有利于提高桑枝叶的发酵品质,建议将桑枝叶和玉米秸秆以1∶3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健康雌性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3头,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提取瘤胃液总DNA,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产甲烷菌16S rDNA,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获得96个16S rDNA基因序列,均归类于Methanobacteriales目,其中德宏水牛有82个序列(18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 97%,占总序列的85.4%,有14个序列(9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89%~97%;摩拉水牛有94个序列(13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 97%,占总序列的97.9%,仅有2个序列(1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德宏水牛有13个OTUs代表序列和摩拉水牛7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在系统发育距离上与Methanobacteriales目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列分别为83.3%、9.4%,摩拉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的比列分别为51.0%、9.4%。由此可见,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序列以Methanobacteriales目为主,其中德宏水牛拥有更多未知的产甲烷菌序列;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产甲烷菌序列比例要高于摩拉水牛。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对甘蔗尾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共分为10组,A组为对照组,添加生理盐水;B、C、D组为植物乳杆菌添加组,分别在新鲜甘蔗尾中添加10、20和30 mL/kg植物乳杆菌液;E、F、G组为布氏乳杆菌添加组,在新鲜甘蔗尾中分别添加10、20和30 mL/kg布氏乳杆菌液;H、I、J组为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联合添加组,在新鲜甘蔗尾中分别添加10、20和30 mL/kg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等体积混合的菌液。每组3个重复。室温青贮40 d,结束后采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植物乳杆菌组降低了甘蔗尾青贮pH,显著增加乳酸含量(P<0.05),且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与添加植物乳杆菌相比,添加布氏乳杆菌组甘蔗尾青贮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均随着布氏乳杆菌添加量的提高效果更显著;添加布氏乳杆菌组甘蔗尾青贮有氧稳定性较对照组提高48 h。布氏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联合组甘蔗尾青贮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物质损失较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组有所降低,且能够提高青贮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与布氏乳杆菌联合处理(添加量达到2×106 CFU/g鲜重,I组)青贮甘蔗尾能够有效提高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CLA)是不饱和脂肪酸经瘤胃生物氢化的中间产物,溶纤维丁酸弧菌在此氢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深入了解溶纤维丁酸弧菌的作用机理是调控CLA合成的关键。本文从溶纤维丁酸弧菌的背景入手,结合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详细阐述了溶纤维丁酸弧菌在CLA合成中的作用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