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吴刚  邱谦  杨攀 《湖北植保》2020,(4):27-30
为筛选出适宜同生态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晚稻品种,加快良种快速推广,促进湖北"虾稻"稻米品质提升和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通过对桃优粤农丝苗、晶泰优粤农丝苗、泰优398、鄂香2号四个优质晚稻品种的同田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适宜,植株农艺性状、丰产性及综合抗性好,均适宜本地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并针对品种的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2.
为了明确生长期小麦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光合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生长期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干、鲜重积累均伴随着种植密度的上升而下降,即T1T2T3,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分蘖期T2处理的光合速率和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最大,而在拔节期光合速率和LWUE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生长期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回顾了近10年我国小麦品质育种在新品种选育、推广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就育成品种、有关标准及测试方法和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十年来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区试的6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149、1.06、0.793,说明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育成品种的品质指标则表现出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对已通过审定且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延伸性等指标与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差距较大,且多数品质指标年度间、地点间表现不稳定.对上述6个优质强筋品种以及6个骨干亲本品种分析表明,优质HMW-GS缺乏,且许多仍为1BL/1RS易位系材料.今后在产量育种中应以主攻穗粒数为重点;在优质育种中,应注意提高优质亚基的比重,并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25.
HMW-GS和LMW-GS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以小麦品种PH82-2(亚基组成1, 14+15, 2+12和Glu-A3d, Glu-B3d, Glu-D3c)和内乡188(亚基组成1, 7+9, 5+10和 Glu-A3a, Glu-B3j, Glu-D3b)的242份F3和F4株系(试验I)和91份产量比较试验材料(试验II)研究了贮藏蛋白组成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MW-GS和LMW-GS等位变异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但对加工品质均有极显著影响(P<1%)。就位点的效应而言,Glu-D1位点对加工品质的效应较大,而Glu-D3位点的效应较小。就单个亚基而言,在Glu-B1位点,14+15<7+9;在Glu-D3位点,Glu-D3c>Glu-D3b。1B/1R易位系的部分品质性状,如和面时间、曲线下降斜度和峰积分好于非1B/1R易位系。  相似文献   
26.
强筋高产抗病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最新育成的优质强筋、高产、抗病、半冬性、矮秆小麦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国审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为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及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核心品种. 2005年中国郑州小麦展示暨交易会上进行优质品种评比,郑麦366综合品质评价居我国新选育强筋小麦品种首位.2007年12月,在由农业部主办的"2007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会"上,郑麦366综合品质指标在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进入现场鉴评阶段,获得优质强筋面包类品种第2名,面条类品种第5名.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50个小麦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7.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相似文献   
28.
氮肥减量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氮肥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较为明显。目前,农民有大量施用氮肥的习惯,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温室效应、土壤板结、地下水富营养化及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以2个不同产量冬小麦品种郑麦379、郑麦101为试验材料,调查了2个不同产量冬小麦品种在减量施氮肥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旨在为制定化肥施用减量指标及为氮肥在黄淮海区域的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于2016—2017年在新乡市新乡县大西庄村农户试验地进行,于小麦主要生育期调查记载其株高、次生根数、穗长、群体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并于整个播种到收割过程调查记录其生产成本费用。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普通尿素习惯施用量减少10%~20%及等量控释尿素减量20%不仅不会造成2个小麦品种大幅度减产,反而还会增加产投比,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尤其以控释尿素减量20%效益增加最大;而普通尿素习惯施用量减少30%则会造成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收入和效益较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29.
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分析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强筋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生产上有生态代表性的不同地点进行取样,设小区进行氮肥用量用期、NPK平衡施肥试验;研究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366’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多数地点的‘郑麦366’的品质结果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等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且面包烘焙品质表现优良;粉质仪稳定时间在不同地点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施氮肥能够改善‘郑麦366’的品质,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筋的质量。N:P:K肥按225:120:180配合施用,‘郑麦366’的产量、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弱化度均表现最好,N、P、K肥配合施用可同时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郑麦366’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应重视N、P、K肥配合施用以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0.
该文研究了不同AM真菌处理对桔梗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真菌对桔梗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接种摩西球囊霉处理较不接种AM真菌处理株高提高8.66%;接种混合AM真菌对桔梗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影响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20.40%、23.32%和26.90%,接种地表球囊霉处理地下部分生长旺盛,较对照提高26.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