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不同育秧与栽插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劳动强度等方面对当前湘乡市水稻生产中几种不同的育秧和移栽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效益以隔层肥泥旱秧丢栽效果最好,与湿润育秧移栽比较,增产稻谷50 kg/667 m2,增收节支171元/667 m2;直播技术则省工省成本,产量与湿润育秧移栽相当,增收节支135元/667 m2。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DIS获取的2002年7月—2007年12月卫星数据反演中国东海海域的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a浓度信息,对东海海域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海域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年际间,不同海区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均呈周期性变化趋势。在空间上,SST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南北温差大;叶绿素a浓度则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递减的分布趋势。东海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与SST、河口径流、季节等因素有关。作者从宏观上分析了东海长时间序列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为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分别于201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3次采样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门28种,其中春季23种,夏季和秋季均为24种。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77、24.55、18.17 g/m~2,3个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38.89、68.49、55.07 ind./m~2;软体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节肢动物;异白樱蛤Macoma incongrua、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相同,依次为异白樱蛤、红明樱蛤、托氏虫昌螺和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3~2.55,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2~0.7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7~1.35。研究表明,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潮区变化,各季节典型种主要有异白樱蛤、红明樱蛤等,分歧种主要有古氏滩栖螺、大竹蛏Solen grandis、薄壳绿螂Glauconome primeana等。  相似文献   
14.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Q178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78-06 <基金项目>=北京市环保局自然保护区基金项目. <注释>=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年拒马河水域生态调查结果,对拒马河的水质状况和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来评估拒马河生态系统状况.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252种、浮游动物91种、底栖生物28种;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32、3.03;均匀度分别为0.60、0.63;水质调查发现总氮的超标较为严重,其余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综合指标表明,拒马河的水质属于β-中污染至寡污染类型.但由于人为干预行为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其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加强管理,防治污染.  相似文献   
16.
1烟青虫烟青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青椒、番茄等。1.1危害特征: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食害嫩茎、叶和芽。在辣椒田内,幼虫取食嫩叶,3~4龄才蛀入果实,引起果实腐烂和落果。1.2发生特点:成虫产卵多在夜间,前期卵多产在寄主植物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多在果面或花瓣上。初孵幼虫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低龄幼虫日均蛀果1~1.5个,高龄幼虫日均蛀果2~3个。在蛀果危害  相似文献   
17.
油菜-双季稻免耕减氮节水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油-稻-稻三熟栽培模式,季节矛盾比较突出,除草剂等化学农药一年多次施用,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还污染环境.采用冬季油菜-双季稻免耕减氮节水栽培技术,既开发了冬季油菜生产,又解决了油菜收获后早稻免施除草剂抛秧的问题.同时节约了灌溉用水,节省了翻耕整地费用和时间,缓解了季节矛盾,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增...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卫星遥感监测近海栖息地的总体发展趋势,归纳了影响生物栖息的近海地理环境要素、生物环境要素和理化环境要素,并结合当前运行的卫星遥感传感器性能特征,介绍了生境各要素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同时,本文还回顾了大型漂浮性藻类、赤潮、游泳生物个体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大尺度生物现象的综合遥感监测方法,并从生物环境适应性出发,围绕生境要素变化对生态的影响,赤潮与大型藻类的发生与分布,以及珊瑚礁、红树林分布与健康状况等监测应用,介绍了近期典型案例,以供相关领域的学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