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更好地掌握牡丹江周边地区雉类资源,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2007年7月-2009年11月对牡丹江周边的雉类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固定路线踏查法和定点样方法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共记录雉类4种,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为优势种,占全部雉类总数量的46.2%.平均密度为1.8 R/km2,鹌鹑(Coturnix coturnix)为稀少,仅占9.231%.调查发现雉类分布与生境关系非常密切,夏季在草原和草甸低矮灌木为主的环境中雉类数量较大,秋冬季生境主要与食物条件有关.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分布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林蛙人工池塘孵化与越冬技术。[方法]2005~2007年,在牡丹江自然保护区内挖人工池塘12个,分别设置不同水温进行林蛙孵化试验,计算孵化率和变态率;设置3个越冬池进行越冬试验,计算林蛙存活率。[结果]孵化池水温在10~12℃、12~14℃时的孵化率可达到97%以上,且明显高于其他温度下的孵化率;胚胎在8~20℃温度范围内均能正常发育,变态率达91%左右;越冬池放养密度为40只/m2左右,林蛙的越冬存活率可达95%。[结论]人工池塘孵化的最适温度是10~14℃,水深保持在2m左右;林蛙越冬的放养密度建议控制在40只/m2左右,并每月换水1次,水温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番茄NAM基因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番茄cDNA中分离了NAM(GenBank登录号:FJ435163.1)基因,该基因ORF全长1 053 bp,共编码35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C结构域.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番茄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较强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番茄NAM基因的功能,构建了NAM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LP100-35S-NAM,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并获得抗性植株.经表型分析,转基因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形态异常,表明NAM基因影响番茄顶端分生组织(SAM)的形成和叶片形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条件下花鼠的耐饥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花鼠的耐饥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8只花鼠(雌性8只,雄性10只)为试验动物,研究常温不同处理(①断粮给水;②断水给粮;③断水断粮)对其耐饥性的影响。[结果]18只花鼠的平均耐饥时间为121.6h。断粮给水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01.5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2.1%,平均耐饥时间为131.7h;断水给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0.1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29.8%,平均耐饥时间为118.2h;断水断粮组花鼠的平均体重为119.9g,死亡后平均体重下降30.3%,平均耐饥时间为113.9h。雌鼠和雄鼠的平均耐饥时间分别为122.5和109.3h。[结论]常温条件下花鼠的耐饥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5.
鸟类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铸  杨春文  金建丽  金志民  戴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06-3507,3518
从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性、食物质量、能量、生态类型等方面的关系,对国内外鸟类消化系统形态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科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海林林区,采用铗捕法逐月捕获棕背(鼠平),根据胴体重和繁殖情况划分棕背(鼠平)的年龄(以月为单位),计算各月新生个体的生命表、各月种群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共捕棕背682只,其中雌性351只,雄性331只,雌雄性比为0.515: 0.485.5,6,7月出生的个体最长寿命为5个月,雌性平均为2.37个月,雄性平均为2.18个月.8,9月出生的个体,最长寿命超过12个月,雌性平均为3.83个月,雄性平均为4.03个月.秋生个体比春生个体寿命长.各月种群平均寿命4月份最高,为10.52个月,7月份最低,为2.94个月.  相似文献   
18.
在实验室开放的条件下,就如何通过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整合实验内容、重视野外实习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措施来促进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刺猬心、肝、肾、肌肉、脑、肺6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刺猬心、肝、肾、肌肉、脑、肺6种组织的LDH同工酶呈典型的五带型,心、肝、肾、肌肉、脑、肺6种组织呈现出多亚带现象。刺猬6种组织的SOD同工酶共分出26条带,其中心、肝、肾3种组织均为12条带;脑、肺2种组织均为10条带;肌肉组织为9条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棕背、红背的深入研究及实验动物化提供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棕背、红背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棕背雌、雄个体和红背雌、雄个体血清蛋白分别分离出28条、27条、26条、24条谱带,其电泳迁移率范围为0.648~0.013。棕背与红背亲缘关系较近,但棕背和红背间、不同性别间血清蛋白谱带的数量、谱带分布和活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