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2篇
林业   10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4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51.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香石竹种质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石竹"云恋蝶"离体茎尖为试材,研究玻璃化法对香石竹茎尖的高体超低温保存.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预培养培养基中蔗糖浓度、预培养时间、装载时间和PVS2处理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培养1 d,预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0.5 mol/L,装载40 min,PVS2液处理40 min,液氮处理1 d,在40℃水浴化冻后的香石竹茎尖,成活率达44.13%,且超低温再生苗与其常温苗的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香石竹种质资源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为香石竹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目前市场上竹材资源初加工领域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全新的四面铣削三面剖分的加工方式,提高目前竹材初加工领域竹材的利用率和出材率(即出板率),实现竹材刨切去青齐边铣削去黄的提质增效的目的,同时获得竹条、细竹条和竹青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理想状态下,建立竹材的理想模型,分析利用四面铣削三面剖分加工方式后竹材横截面有效面积,再根据几何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可计算出竹材的出材率(即出板率)。进行实际的试验测量,按照上述理想状态下竹子的状态计算出通过四面铣削三面剖分加工后各竹子的出材率(出板率)高达92.43%,远远超过目前市场上竹材初加工的出材率,不仅达到竹材刨削去青齐边铣削去黄的提质增效的效果,而且避免竹材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一种新型履带式小径木择伐采伐机,采用Solid Works软件对该机进行三维建模,并进行了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如推倒机构、切口铣削机构、横切机构等。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Hypermesh联合LS-DYNA对综合采伐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横切机构的双圆锯片及推倒机构进行了工作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显示。结果表明,在双圆锯片转速为5 000 r/min、进给速度为0.5 km/h的工况下,小径木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最先锯切处,其值为2.854 MPa;推倒机构弧形筋板接触应力的最大值为34.91 MPa,此时弹簧钢丝位移为58.1 mm。在此工况下可使小径木的倒向得到有效控制,符合该小径木综采机的工况需求。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机理,以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doyo1)和正常植株(TP35)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doyo1与TP35相比,株高、茎粗均较低,生长速度较慢;叶绿素含量下降,仅为TP35的15%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doyo1和TP35叶片中获得4.58Gb和4.90Gb有效数据(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得到60 363条通用基因(Unigenes),其中长度大于1kb的有12 390条,N50为1 295bp。对Unigenes进行表达分析,共获得1 560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得到的DEGs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获得总注释信息为1 325条。通过对注释信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do GLK1低水平表达和do Ftsz不表达导致叶绿体合成和分裂受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大大降低,进而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整体下降。本试验结果为研究铁皮石斛叶色突变体形成的机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观叶型铁皮石斛定向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5.
研究基于对黄柏木的横、径向切面的铣削加工试验,得到不同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扫描电镜对加工后的表面木纤维的破坏形式进行了观察,随后分析了不同加工方向下,黄柏木表面纤维的断裂形式和形成机制,讨论了铣削方向对木材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横、径向加工方向的不同会影响加工效率及能耗;顺、逆纹加工路径的不同会影响纤维的断裂形态和形成机理;铣削过程中纤维拉断和撕裂情况的不同则会影响加工后的木材表面质量。研究结果为不同木材、不同加工方式和方法等因素对木材破坏机制影响的进一步试验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6.
通过运用铣削振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分析研究铣削参数对切削振动的影响。对实木门窗料铣削过程建立刀具柔性的2自由度集中参数动力学模型,通过对铣削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获取铣削振动的影响因素参数。然后设计构建实木门窗料铣削振动试验研究平台,由于铣削方式分为顺铣和逆铣,因此为更好地对比不同铣削方式下铣削参数对铣削振动的影响,特进行顺铣和逆铣2种铣削形式下铣削振动作对比。从试验结果分析得知,铣削振动随着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宽度大小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影响,同时也与切削力X、Y、Z方向有一定关系,但顺铣和逆铣方式对铣削振动产生影响较小。实木门窗料铣削振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对实木门窗料铣削加工切削参数及工艺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7.
在分析和研究强化地板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强化地板全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确定了强化地板数控横向开榫机的开榫工艺及加工运动方式。对强化地板数控横向开榫机的齐边锯主轴进行ANSYS有限元分析和静力学仿真分析,获得其应力、应变和变形云图,校核其强度、刚度;通过模态分析,获得齐边锯主轴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及振型,检验其振动稳定性,验证其结构设计合理性。为设备主轴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8.
<正>本技术是伊春市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依据黑木耳生长特性以及大棚性能等基础理论,参考现行的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吸纳了地摆木耳生产中的民间经验,融入较先进的温湿度自动化设备元素,总结归纳了适合本地的黑木耳大棚立体吊袋栽培管理技术。一、栽培季节安排伊春地区仅适合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3月上中旬扣棚增温,4月  相似文献   
159.
为解决传统热磨法加工微米薄木片及木纤维中高能耗、工序复杂、加工成本高的缺点,现改变加工方法,采用顺纹纵向刨切木材的方式,研发了数控微米刨切试验台。试验台主要由机架、纵向进给机构总成、工件夹具、控制面板、刨切机构总成、升降机构总成和限位机构组成,可对宽度为50 mm,长度为300~600 mm,高度为20~90 mm的木材工件进行纵向进给、切削量进给和刨切作业。笔者对试验台整机以及各机构进行设计,并通过ANSYSY对刀具进行强度校核。通过试验,确定刨切机构切削角δ取45°,刀刃伸出量h取0.05 mm,刀门宽度d取0.2 mm,刨得的木片平均厚度为18.7μm,最薄为15μm。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经过刨切后的刀刃部分出现磨损,可通过表面改性提高刀具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0.
邱丹  杨春梅 《植物保护》2005,31(6):52-55
西宁地区油菜田蜘蛛种类主要有6科10种,其中星豹蛛和锥腹肖蛸为优势种。在油菜生长初期和收获后以游猎型蜘蛛为主,而在油菜生长过程中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共同存在。油菜田蜘蛛的主要捕食对象是油菜茎象甲成虫、油菜潜叶蝇成虫、跳甲和蚜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