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解决马铃薯种植机传统施肥时肥料定位不精确和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深、浅层分层施肥的施肥装置组合式分层施肥开沟器。通过验证设计的分层施肥开沟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分层施肥开沟器进行了三维建模,然后使用Hypermesh软件进行静载荷分析,得到分层施肥开沟器的应力应变云图。结果表明,设计的分层施肥开沟器符合工作强度和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42.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过程中的漏播现象严重影响机具的作业性能。针对马铃薯漏播现象,设计出一种利用PLC与传感器进行马铃薯漏播检测的装置,该检测装置通过传感器与PLC之间的信号交换完成马铃薯漏播检测。通过试验测试得出该装置的平均漏种检测精度为99.64%,进一步证明该装置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同时该漏播检测装置可为后续补种装置的设计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青堆子湾池塘养殖区及邻近海域无机营养盐时空变化,评价其富营养化风险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4个季节对青堆子湾池塘养殖区和邻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无机营养盐调查,采用一种分类等级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估模式,对该海域的营养化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青堆子湾池塘养殖区和邻近海域营养盐含量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平面呈由养殖区向外海浓度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受陆源污水排放和养殖活动影响;青堆子湾海域水质为中度营养等级,春夏季受氮限制,冬季受磷限制,可能面临赤潮暴发的危险,应加强陆源污水排放管理。[结论]青堆子湾池塘养殖区及邻近海域表层水体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等级。  相似文献   
44.
海洋牧场建设是实现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恢复、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与蓝碳增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关于生境营造和资源增殖的基础理论薄弱,对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认识不清,尤其对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实现过程,以及生态承载力知之甚少。亟需针对其人工鱼礁等生境营造的环境效应和增殖放流的资源补充效应开展理论印证和定量研究,以充分认识这些人为扰动的双重性。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90余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人工鱼礁生境营造的水动力环境特征、生源要素迁移过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和局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小尺度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重点关注了鱼礁群布局对牧场海域水动力环境、沉积物和生源要素演变的影响,以及在增殖放流等人为扰动下生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围绕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等关键问题,从水动力驱动、生源要素表征、生物群落重建及生态系统健康等4个方面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藻床等生境营造以及资源修复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正>1母羊子宫内膜炎发生的原因母羊的子宫内膜炎是牲畜饲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母羊分娩之后。最容易导致母羊子宫内膜发炎的几个时期是怀孕期间、生产时、生产后日常管理和产后护理的过程。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1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的感染母羊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子宫颈和阴道会分泌黏液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对于维持子宫内部的湿润和保护子宫免受外界病原体侵害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如果这些分泌物不能及时从子宫内排出,可能会为细菌感染提供温床,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此外,如果母羊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阴道脱出、子宫脱出、胎衣不下等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46.
<正>仔兔是从初生到断奶这个阶段的小兔,根据仔兔的生长发育特点,仔兔培育时期可分为不同的生长时期分别对待。仔兔因为其自身发育和生理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从初生转变到独立生活的阶段,外界生活环境的变化又非常大,很难适应外部环境,自身抵抗力也比较弱,此时期也是仔兔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需要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仔兔的成活率才能得到保证,否则还会导致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必须强化仔兔培育中的关键技术,发现异常问题应该及时妥善处理,减少给养兔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旱直播模式下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光合生理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杂交稻旱优7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全生育期内旱管和水管两种水分管理模式,综合考查旱直播模式下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水稻旱直播模式下进行旱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与淹水灌溉相比,旱作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齐穗期净光合速率,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增加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转运量和对籽粒贡献率,进而提高了水稻有效穗和千粒重。其中,黄华占和旱优73产量分别增加14.0%和11.9%。旱作处理对加工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蛋白质含量;同时降低籽粒中重金属砷的含量,增加了重金属镉的含量。【结论】水稻旱直播模式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水稻适应性栽培提供了可能,但稻米品质与产量协同提升因品种而异。因此,旱直播模式下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研究头季留茬高度对水稻再生季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再生季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以杂交稻新两优223和常规稻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头季收割时设置40(高留茬,HS)、20(中留茬,MS)和5cm(低留茬,LS)3种留茬高度处理,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穗产量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叶面积指数、氮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留茬高度降低,2个品种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再生季HS处理产量(4.13t/hm2)比MS和LS处理分别高9.9%和16.3%。随留茬高度降低,再生季稻米碾磨品质显著下降,新两优223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黄华占,前者HS处理分别比MS和LS处理高26.8%和59.7%;随留茬高度降低,稻米外观品质显著提升,蛋白质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再生季水稻主茎、叶片和新芽的氮素含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HS和MS处理的Pn显著高于LS处理。综上所述,根据品种特性,调节头季收割留茬高度,可促进水稻再生季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49.
氮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江汉平原一季中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实时氮肥管理(RTNM)、精确定量施氮(PQNA)和一次性施肥(OOF),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田CH_4和N_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FFP、PQNA、RTNM和OOF显著增加了CH_4和N_2O排放。FFP、PQNA和RTNM处理CH_4排放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OOF处理比FFP处理CH_4减排27.5%;RTNM和OOF处理比FFP处理N_2O排放分别减少了23.1%和25.0%。与FFP相比,OOF并没有降低水稻产量,而RTNM和PQNA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OOF较FFP、RTNM和PQNA处理增温潜势(GWP)分别减少了27.4%、12.5%和18.5%。PQNA、RTNM和OOF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FFP分别降低了22.2%、24.4%和26.7%。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施肥模式,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同时,能够减缓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丰产增效和环境友好。在所有施肥模式中,OOF具有最低的GWP,同时能够维持水稻产量并减少追肥次数,是一种低碳丰产的施肥技术,值得在江汉平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0.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 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 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