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刘帅  王荻  卢彤岩  曹永生  杨晨  朱国建  李绍戊 《水产学报》2017,41(12):1928-1935
为实现杀鲑气单胞菌早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研究旨在建立杀鲑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杀鲑气单胞菌毒力阵列蛋白基因(vapA)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可重复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种间特异性,仅对杀鲑气单胞菌及其亚种有阳性扩增,与其他细菌不发生交叉反应。构建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质粒拷贝数与循环阈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所得标准曲线分别为y=–4.8345x+42.535,相关系数R~2为0.998,最低检测限为34拷贝/μL,较常规PCR的灵敏度高出约1000倍。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人工感染的虹鳟病样,15个被检样品呈阳性反应,与细菌常规鉴定方法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杀鲑气单胞菌检测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疫病监测。  相似文献   
102.
为揭示汾河水库突发环境事件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识别水库潜在风险源,采用实测数据对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并以二甲苯泄漏为例,考虑事件源、浓度、排放入口、风动力因素,设置11种情景模拟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决定汾河水库受污染程度;风动力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素,风向决定污染物扩散路径,风速增加1倍时,污染物扩散速率和超标面积分别增加46.5%和64.2%,风速相同时,西北风比西南风更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排放口的水量及水流流速也是影响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素,东侧排放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大于西侧入口及北部入口。  相似文献   
103.
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中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加入山梨酸钾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对试管苗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20 mg/L的用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在传统巧克力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合理添加奶粉,对牛奶巧克力基础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出一款新型的牛奶巧克力。主要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制四种配料添加量(可可脂、可可粉、奶粉、糖粉)的最佳配比,并通过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对牛奶巧克力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配方为可可脂42.87%、可可粉14.28%、奶粉28.57%、糖粉14.28%的牛奶巧克力品质最优;糖粉是影响牛奶巧克力硬度的关键因素,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糖粉的添加量,从而改变牛奶巧克力的硬度。根据本配方制作的牛奶巧克力具有原料便宜、工艺简单、风味优美、口感细腻的优点,为牛奶巧克力的生产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提高猕猴桃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使果实的自动采摘和搬运装箱能够并行作业,满足果实的无损装箱要求,设计了一种猕猴桃采摘机器人上自动装箱装置。装置主要由搬运传送机构、旋转分离机构、果箱搬运平台机构及控制系统组成。对其中关键部件果实分离机构、缓冲轨道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及仿真试验,并试制了样机。采用正交试验进行装箱试验,结果表明:当缓冲轨道距箱底高度为200mm、旋转导向筒转速为0.2rad/s、传送带线速度为0.1m/s时,猕猴桃的碰撞损伤率为1.75%,可以高效完成猕猴桃的搬运装箱工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6.
水培生菜整株低损收获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义东  徐灿  崔永杰  傅隆生  刘浩洲  杨晨 《农业机械学报》2019,50(1):2018-10-22-169
为解决水培生菜收获品质低、人工收获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整株低损收获装置。通过夹持杆对菜叶的低损聚拢、割刀对生菜茎部的精准切割,实现单株水培生菜的整株低损收获。设计了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分析了影响菜叶损伤的因素,利用图像处理方法测量了菜叶损伤面积;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聚拢速度、聚拢角、聚拢高度、压菜速度对菜叶损伤面积的影响;通过力学分析和高速摄影,分析了聚拢角、聚拢高度对菜叶损伤面积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因素的显著性主次顺序为聚拢角、聚拢高度、压菜速度、聚拢速度;最优组合参数为聚拢速度100 mm/s、聚拢角15°、聚拢高度70 mm、压菜速度100 mm/s。验证试验表明:最优组合下生菜均为整株收获,菜叶损伤面积平均值为432 mm2,损伤程度平均值为0. 13%,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7.
随着负荷的不断增长及地区电网网架结构的增强,地区电网与主网的联系日益紧密,地区电网的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对主网的稳定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对地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地区电网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和总结地区电网安全稳定计算分析的方法,并提出提高地区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8.
谐波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对电网谐波污染状况的评估以及抑制措施的实施.本研究采用小波变换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谐波检测的准确度,利用小波变化对电网模拟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使其尽可能接近原始信号的波形;利用FFT对去噪以后的信号进行分析,提取各次谐波含量;最后,利用matlab FFT工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在谐波检测系统或装置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凤丹’牡丹花色变化过程中花瓣色素及相关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凤丹’牡丹在开放过程中花色由紫红色变白的现象,以‘凤丹’5个不同开放时期的花瓣为试验材料,分别运用色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测定花色表型、花色素成分及质量分数和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分析花瓣色素与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花的开放,红色大幅减退,明度变大,彩度降低;‘凤丹’花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和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8种单体酚。花开放过程中,总花青苷和总黄酮质量分数逐渐减少,总花青苷质量分数降低幅度更大。花青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DFR、ANS和转录因子MYB22、bHLH1的表达模式与总花青苷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且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总花青苷质量分数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研究发现,‘凤丹’花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总花青苷质量分数大量减少。PAL、DFR、ANS是参与‘凤丹’花青苷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转录因子MYB22及bHLH1可能对结构基因DFR和ANS的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为解决曲周县苹果裂纹裂果问题,提高当地苹果品质。本文以曲周县相公庄村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的方式,对2019年曲周县出现的大面积苹果裂纹裂果现象展开调查,分析了当地苹果裂纹裂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品种特性、营养失衡、管理缺乏、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导致苹果裂纹裂果。并提出了生产中可采取合理施肥、地面覆盖等措施,降低苹果裂纹裂果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