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株茶园草甘膦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富集、农药驯化等方式从茶园草甘膦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潜在降解菌株CGL-1。该菌株经过形态学观察以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菌株CGL-1能在以草甘膦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对草甘膦的最高耐受浓度为1200 mg/L,显示对草甘膦具有较好的降解效能。草甘膦降解菌株的筛选有望为草甘膦的生物降解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茶叶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茶园污染程度日趋严重,茶叶的卫生质量受到影响,继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3.
为了促进江西茶产业发展,从江西3个重点产茶县采集10个有代表性的绿茶样,其中当地群体种样7个,引进良种样3个,用GC/MS分析香气组分。采集的绿茶样分析出33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烯类、酮类、烷烃类和杂环类。3个产地群体种与引进良种比较,群体种香气成分以醇类为主,占43.2%,其次酯类,占21.1%,醛类和烯类分别占14.2%和12.3%;引进良种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占53.3%,其次是醇类,占15.1%,醛类和烯类分别占8.5%和6.9%。单个物质比较,含量相差最大的是癸酸乙酯,群体种样中癸酸乙酯含量占4.8%,而引进良种含量占42.4%。群体种与引进良种所制绿茶香气物质的基本组成相似,但香气物质的组成比例相差极大,群体种绿茶香气成分以醇类和酯类为主,引进良种以酯类为主,酯类超过香气成分总量的50%,特别是癸酸乙酯单种物质的含量引进良种较群体种高631%。  相似文献   
104.
2010年1月29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茶树鲜花资源加工利用与茶花茶的开发”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验收。  相似文献   
105.
夏秋桑叶黄酮化合物含量变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不同时期新梢、同一新梢不同叶位桑叶黄酮化合物含量。结果发现,不同时期桑叶黄酮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新梢不同叶位桑叶黄酮化合物含量变化呈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叶质的变老含量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的修剪习惯,设计了三个处理,对国家无性系茶树良种中茶108进行了不同修剪处理试验,旨在探讨修剪方式对中茶108采摘蓬面新梢生长、采摘产量、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高度45cm更利于茶树树冠的培养,经修剪处理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的高低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余生化成分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07.
桑树的药用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叶是养蚕的原料,植桑养蚕在我国历史悠久。桑叶在祖国医学中被列为中药,卫生部又将其列为药食两用品种。 1 桑叶药用的有关文献记载 桑叶的医用价值利用在我国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桑叶为主要成分的防病治病方在民间广为流传。桑叶的药用价值从东汉时《神农本草经》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历代医书都有记载。《神农本草经》称桑叶为:“神仙叶“,具有滋阴补血,疏风散热,益肝通气,降压利尿之功效。《本草纲目》李时珍如是曰:“桑叶可以明目长发“;“煎浓汁服,可除脚气水肿“,“炙熟煎饮,代茶止渴“;“煎饮,利五脏通关节下气“;“嫩叶煎服,治一切风痛“;“蒸熟,治风痛出汗“。据《本草撮要》载:“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另外,在《千妙方》、《药茶和药露》、《中药方剂学》、《食疗本草》、《中药大辞典》上均有类似的记载。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桑叶的医用价值进一步拓宽。据日本宫原等利用自然发病且症状类似成人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症的大白鼠进行研究证实:桑叶确实具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日本酒井等利用桑叶提取物的研究确认:桑叶抑制血糖值升高是有效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DNJ)所致的。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加工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检验合格并加贴(印)食品市场准入标志(QS)后。方可出厂销售。以上制度亦简称食品QS认证制度。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深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生产加工源头严把食品安全关.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有关文件,决定对糖果制品、茶叶等13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09.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0~57.23%,均值为33.8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78,均值为0.81;其中树型与树姿未发生变异,芽叶色泽变异最大;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33%~19.82%,均值为14.68%;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4~1.95,均值为1.75。自然杂交显著提高了部分单株的游离氨基酸和简单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了茶多酚、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咖啡碱含量在各表型优良单株中无显著性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5份表型与生化品质较好的单株,其中HJJ-12和HJJ-1芽叶为绿色,HJJ-7和HJJ-11芽叶为黄色,HJJ-17芽叶为紫色。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究江西省选育茶树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和综合评价方法,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区域化茶树新品种。【方法】对新选育出的19份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抗逆性和制作绿茶品质等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赣育茶树新品系的各性状指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为7.98%~65.46%,变异系数较大的为耐寒性、耐旱性、EGC、生长势、一芽一叶期、EC、ECG和总游离氨基酸,其中FZ-1为高发芽密度品系、YB-2为特早生品系、XS-H1和SC-1为高水浸出物品系、FZ-2为高氨基酸品系、WY-15为高EGCG品系。3种综合评价方法中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茶树新品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出FZ-1、FZ-2、XS-1、FL-1、CC-4、XS-2和WY-14等7份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的新品系。此7份可进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也可以作为遗传亲本材料。【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评价茶树品系,筛选出的7份优良新品系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