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针对江西省茶园管理的修剪习惯,设计了三个处理,对国家无性系茶树良种中茶108进行了不同修剪处理试验,旨在探讨修剪方式对中茶108采摘蓬面新梢生长、采摘产量、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高度45cm更利于茶树树冠的培养,经修剪处理的茶树,氨基酸含量的高低表现为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其余生化成分变化无规律。  相似文献   
112.
黄化茶树品种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表型性状差异大,为探究其表型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以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单株为材料,分析其23项表型性状的变异与多样性,从中筛选表型优良单株,最终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生化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7份黄金菊自然杂交后代的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0~57.23%,均值为33.88%...  相似文献   
113.
以南昌和修水的金丝皇菊和晓起皇菊为检测分析对象,检测茶用皇菊的总黄酮类、叶黄素、氨基酸总量、糖类物质、锌和硒等6类有益成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和糖类物质单体含量,初步明确了南昌和修水两种茶用皇菊有益成分的含量,表明茶用皇菊饮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究江西省选育茶树新品系的特征特性和综合评价方法,从中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区域化茶树新品种。【方法】对新选育出的19份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抗逆性和制作绿茶品质等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赣育茶树新品系的各性状指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为7.98%~65.46%,变异系数较大的为耐寒性、耐旱性、EGC、生长势、一芽一叶期、EC、ECG和总游离氨基酸,其中FZ-1为高发芽密度品系、YB-2为特早生品系、XS-H1和SC-1为高水浸出物品系、FZ-2为高氨基酸品系、WY-15为高EGCG品系。3种综合评价方法中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可作为茶树新品系的综合评价方法。最终筛选出FZ-1、FZ-2、XS-1、FL-1、CC-4、XS-2和WY-14等7份综合评价优于对照的新品系。此7份可进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也可以作为遗传亲本材料。【结论】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评价茶树品系,筛选出的7份优良新品系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扁刺蛾(Thoseasinensis)具有分布广、多食性、危害大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农林业害虫。为报道采自江西的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了解其线粒体基因组的多样性与差异,探究刺蛾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进化规律。通过Sanger测序后拼接、校正、注释获得扁刺蛾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7个科26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是1个大小为15 540 bp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共编码37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运RNA基因,还有1个425 bp的控制区,基因排列与鳞翅目双孔类(Ditrysia)昆虫相同。通过与其他刺蛾的全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对比相似度,结果显示,扁刺蛾与茶刺蛾(Iragoidesfasciata)的相似度最高,与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相似度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扁刺蛾与茶刺蛾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龟形小刺蛾(Narosanigrisigna),鳞翅目昆虫各科均聚为一支。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扁刺蛾的起源、遗传多样性、迁移和分化,以及对农药的抗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