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以甘蔗品种闽糖69/421为试材,分别种植于400,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 m海拔高度的蔗区,对不同海拔的甘蔗成熟期的蔗糖分的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蔗蔗糖分积累时期受海拔影响不一样,在蔗糖分积累初期,海拔400~1 000 m时,甘蔗蔗糖分受海拔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升高,蔗糖分降低;但在海拔1 000~1 600 m,甘蔗蔗糖分变化不大。而在甘蔗蔗糖分积累中后期,海拔对甘蔗蔗糖分积累的影响变小,随着海拔升高,甘蔗蔗糖分积累呈现总体下降,不同海拔间蔗糖分起伏较大,但下降幅度不大。甘蔗蔗糖分积累除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龙竹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龙竹的幼枝节段作为接种外植体,采用从腋芽-丛生芽-完整植株的繁殖途径进行繁殖。结果表明:在MS+BA 2 mg·L-1+NAA 0.2 mg·L-1+PVP 250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上培养10-20 d可诱导其腋芽萌发,新芽接种于MS附加BA 2 mg·L-1+KT 0.5 mg·L-1+CW 100 mL·L-1+蔗糖30 g·L-1的培养基上培养20 d可诱导形成丛生芽,丛生芽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每20-25d可增殖3-5倍。把丛生芽接种于1/2MS+NAA2mL·L-1+IAA2mL·L-1+蔗糖20 g·L-1培养基上培养4周后可诱导形成完整的根系,小植株移栽成活率可达98%。该体系的建立为龙竹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不同螟虫抗性甘蔗种质中营养物质含量差异,初步揭示营养物质对甘蔗抗螟虫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甘蔗抗螟虫种质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抗螟虫种质云蔗03-258、粤甘26,易感螟虫种质柳城03-1137、德蔗03-83、粤甘35和感、抗虫性居中的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室内栽培,测定苗期各种质材料的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抗螟虫种质的各项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易感螟虫种质和抗性中等种质,云蔗03-258、粤甘26、新台糖22号、柳城03-1137、粤甘35和德蔗03-83的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41.12、29.10、42.23、76.37、73.55和42.74mg/g,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3.73、36.05、37.16、38.00、43.22和45.12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58.32、64.13、64.26、68.52、73.11和75.30mg/g.[结论]抗螟虫种质各项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易感种质,甘蔗种质的抗螟虫性与其营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作物航天诱变变异的主要遗传特征及遗传性状将有效指导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实践.概述了作物经航天搭载后发生变异的各种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染色体的遗传特征,DNA和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特征,同工酶等生理生化特征,主要遗传性状变异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作物航天诱变育种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将从菊芋中克隆到的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即1-SST基因),与根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pPST2a组合,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植株,通过分子检测共得到15个阳性转基因株系。将前期工作得到的转rbcs:1-SST基因甘蔗5个株系与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进行抗旱性比较。结果发现,转pPST2a:1-SST基因甘蔗的抗旱性高于转rbcs:1-SST基因甘蔗。与启动子rbcs相比,启动子pPST2a能够更大程度上增强转1-SST基因甘蔗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7.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在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对热引1号、热引2号和ROC22号进行虫害调查。对分蘖期枯心率、拔节期和成熟期虫蛀孔数的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不同生长时期,这3个甘蔗材料间对螟虫的抗性均差异显著,抗性依次为热引1号、ROC22、热引2号。因此,与当前主栽品种ROC22相比,热引1号可作为选育抗螟虫甘蔗品种的优良亲本,为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提供良好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8.
高效快速甘蔗转基因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遗传背景复杂,转基因技术是甘蔗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甘蔗转基因遗传改良主要是通过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来实现,但目前我国的甘蔗转基因技术,普遍存在转基因效率偏低,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偏少,难以筛选到目的基因稳定表达、有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株系等问题。本实验室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农杆菌介导法的甘蔗转基因方法。转化效率为20%,筛选效率达到90%,转化时间为4个月,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甘蔗花叶病(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以病株带鞘叶组织总核酸反转录物为模板,根据中国甘蔗花叶病的主要致病病原高梁花叶病毒SrMV和甘蔗花叶病毒中国大陆优势株系SCMV-A,结合B、D、E和SC株系的外壳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保守区设计PCR 引物对和已有的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木质部赖氏杆菌木质部亚种(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 的PCR引物对,在SCMV RT-PCR和RSD单-PCR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可同时检测SCMV和RSD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此检测方法可特异地从感染SCMV和RSD的样品中扩增出SCMV(400 bp)和RSD(265 bp)2个条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S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99%, RSD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结论]应用此检测方法可稳定、特异地检测出蔗株中是否有导致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单一或混合的病原.  相似文献   
30.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甘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有经过修饰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Ⅰ类几丁质酶基因和Ⅰ类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CG-Ⅱ在农杆菌介导下转化甘蔗优良品种ROCI0和ROC22,获得抗G418的转化植株52株,经PCR检测33株呈阳性;对部分经PCR检测呈阳性的转化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和黑穗病抗病性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均已整合到部分甘蔗的基因组中,且它们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