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3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选用甘蔗‘新台糖22号’为供试材料,分别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40、60、80、100、120 μmol/(m2·s)]和温度条件(25、26、27、28、29、30、31和32℃)对甘蔗脱毒原种苗组织培养中增殖率以及植株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对甘蔗组培苗的增殖及形态建成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且当光照在100~120 μmol/(m2·s),温度在28~30℃,甘蔗脱毒原种苗增殖率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新台糖22号甘蔗脱毒种苗第一代种茎进行了1年新植4年宿根的田间比较试验,观察分析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含量,结果表明:种植脱毒种苗可以提高新植和宿根期甘蔗蔗糖分含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但随着宿根年限的增加,增产幅度逐渐降低.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脱毒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抑制甘蔗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褐化,保证其的正常生长分化,就甘蔗不同部位的茎尖及不同的抗氧化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幼嫩的带芽茎段萌生的腋芽(5~8位芽)适宜做外植体;用0.75 g·L^-1的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30 min,可以有效地防止褐化的产生,且不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74.
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两院),是我国热作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作为地处海南省的我院,如何为振兴海南经济出力做贡献呢?考虑到海南省目前有一半多的县(市)仍属贫困县,而且多半是革命老区和黎苗族聚居地。所以,依靠科技发展海南贫困地区农业,加快这些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是我院科教兴农的重点。 五年来,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我院先后推荐科技副县长14名,并在海南省的乐东、白沙等十余县市建立了科技推广联系点和科教兴农示范基地近20O个,推广科技成果40多项,推  相似文献   
75.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连续2 a对儋州、临高蔗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共有10目27科45种,主要为鳞翅目(5科14种)和鞘翅目(11科20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50.82%、17.74%。甘蔗害虫6目17科34种、天敌昆虫6目10科11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97.74%、2.26%,益害比1 ∶ 44。大部分昆虫趋光高峰呈现在19:00~23:00。主要害虫发生峰期出现于4~10月,6月左右种群数量最为丰富,年发生规律显示天敌种群密度随害虫数量增多而加大。  相似文献   
76.
F优498在2012年彭州市100亩高产栽培,亩产达816.6kg,是四川省主导品种、成都市主导品种,已申报农业部“超级稻”评审(湘审稻2009019国审稻2011006)。  相似文献   
77.
F优498在2012年彭州市100亩高产栽培,亩产达816.6kg,是四川省主导品种、成都市主导品种,已申报农业部"超级稻"评审(湘审稻2009019国审稻2011006)。一、特征特性系三系杂交中籼迟熟,在长江上游地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比Ⅱ优838短3天左右,在长江中下游、广西等地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7天左右。株高110cm左右,株型适中,植株整齐,  相似文献   
78.
79.
农杆菌介导甘蔗基因转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ROC10为转化受体材料,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农杆菌菌株及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受体愈伤组织龄期、AS活化时间及使用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便于vir基因活化和T-DNA转移的条件组合,如附加果糖和葡萄糖、酸性环境感染,低温共培养等,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行、有效而又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EHA105优于LBA4404,其适宜侵染浓度D600为1.3752;适宜受体愈伤组织龄期为25℃暗培养25d;适宜侵染时间为30min;适宜AS活化时间为2h,使用浓度为200μmol·L-1;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获得2株有荧光信号的植株,对这2株植株进行斑点Southern杂交检测,均有阳性反应,证明GFP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有效表达,表明该转化体系确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构建叶片特异表达启动子rbcs驱动的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PAP-c的植物表达载体PNRPL,冻融法转化农杆菌EHA105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侵染甘蔗优良品种ROC22的胚性愈伤组织,经PPT抗性筛选以及PCR鉴定,共获得了24株转化植株,对其中的5株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有2株呈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对其接种甘蔗花叶病毒,初步结果表明获得的转化植株对甘蔗花叶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