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7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光合有效辐射分量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测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各分量并计算冠层反射率、土壤反射率,对其季节变化、日变化进行浅析。研究表明,在生长季6月初-9月下旬,PAR 和APAR(吸收性光合有效辐射)季节变化均呈减小趋势。PAR 波动较大,在25~58mol/m;APAR 则在17~34mol/m 波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随季节推移呈增大趋势,波动范围在0.46~0.77,最大值出现在8 月下旬,可达0.77。晴天冠层入射PAR、反射PAR、透射PAR 和土壤反射PAR 日变化均呈较标准正弦曲线。冠层反射率在中午12点前后最低而早晚值较高。土壤反射率日变化6月波动较大,在0.4之内,7-9月,仅在0.08内。APAR 日变化趋势和入射PAR 基本一致。6月、7月至8月中旬,晴天FPAR 日变化呈较标准的余弦曲线,变动幅度为0.60,9月变动幅度仅为0.13,几乎趋于常数。本研究在获取较准确地面实测PAR 数据的同时得到FPAR,可为本地区草地FPAR 的精度评估和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不同刈割年限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测定,研究4种不同刈割方式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草甸草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刈割对天然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存在一定影响。4种不同刈割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最高值均出现在12:00-14:00之间,对照区最高为4.874 mg·m-2·h-1,两年刈割区为4.603 mg·m-2·h-1,一年刈割区为4.230 mg·m-2·h-1,三年刈割区最低为4.154 mg·m-2·h-1;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现降低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除脲酶)以及微生物数量在表层(0~10 cm)含量最高(活性最强、数量最多),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活性下降、数量减少)。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结果一致,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则是两年刈割区最高,除脲酶其他3种酶也是两年刈割区酶的活性最强,而脲酶各层酶活性变化不规律。土壤呼吸速率与微生物量碳、氮,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与脲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以榨汁后的蓝莓果渣为原料,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后采用碱法提取不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中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考察液料比、浸提时间、碱液质量分数、浸提温度对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浸提时间90 min、碱液质量分数5%、浸提温度50℃,蓝莓果渣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41.06%;该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3.19%,溶胀度为15.56 m L/g。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蓝莓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4.
 在连续放牧方式下,探索羊草的光合特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1个封育对照试验区和5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内羊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日变化测定,并与放牧强度(R)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月16日和9月2日,6个试验区内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既有单峰曲线也有双峰曲线变化,而胞间CO 浓度(Ci)日变化呈U 字型。围封内羊草的Pn、Tr、Gs均高于放牧区;且羊草的Pn、Tr、Gs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Ci则升高;放牧强度越大,其降幅和增幅也越大。Pn、Tr、Gs与R 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i与R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且6个放牧强度梯度下的Pn、Tr、Gs和Ci在2d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放牧胁迫和水热条件对羊草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笃斯越橘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 L.)果实中黄酮类化舍物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纯出3种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1H-NMR、^13C-NMR等表征了结构。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分别为二甲花翠素-3-O-葡糖苷(Ⅰ),矢车菊-3-O-半乳糖苷(Ⅱ),杨梅黄素(Ⅲ),均为首次从该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6.
<正>目前,乌兰察布市围绕生猪肉鸡、肉牛肉羊、奶牛、饲草饲料等几大主导产业,以"送科技下乡、带推广服务、促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满足农牧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组织开展千名科技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通过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发挥了科技人员在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了乌兰察布市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7.
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氮肥运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追施氮肥,产量显著提高。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各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除吸水率外,不同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B2和B3(增加追施氮肥)的拉伸度、拉伸面积、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显著优于B1(未追施氮肥)。子粒蛋白质含量与其它14项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吸水率、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拉伸比值、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值、拉伸面积、面包体积、面包评分等11项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各项品质性状均优于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8.
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有色小麦皖麦38、绿麦1号和kz606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灌水和生长调节剂对有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有色小麦千粒重、容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影响不显著,灌3水较灌2水处理显著提高有色小麦醇溶蛋白含量,而显著降低干、湿面筋含量。不同粒色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差异显著,kz6061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皖麦38和绿麦1号。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沉降值、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差异显著,沉降值和面筋指数以皖麦38最高,干、湿面筋含量以kz6061最高。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皖麦38的清蛋白和球蛋白,绿麦1号的球蛋白,kz6061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对有色小麦面筋指数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池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水有利于抑制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叶片含氮量,延长旗叶功能期;开花期灌水和灌浆期灌水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提高,以春季灌3水(春5叶露尖+开花+灌浆)最高;在180kg.N/hm2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千粒重、容重和穗粒数均高于270kg.N/hm2的处理,对穗粒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的含量,除球蛋白外,均以B3处理(灌春2叶露尖水和春5叶露尖水)最高;增施氮肥有利于谷蛋白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以B4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灌浆水)最高,与B2处理(春5叶露尖水+开花水)差异不显著;180kg.N/hm2处理的蛋白质产量高于270kg.N/hm2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180kg/hm2的施氮量处理结合春5叶露尖灌水和开花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0.
利用EPIC模型模拟北京春播紫花苜蓿的当年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EPIC模型对北京顺义地区的春播紫花苜蓿当年生长中的地上部生物量的累积和刈割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EPI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地上生物量累积;在对刈割的模拟中,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可以接受,但对于留茬的模拟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