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明麦2号由淮麦17与鲁麦14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株型较紧凑,幼苗匍匐,株高88.5 cm,分蘖力较强,稳产性好,正常年份的产量为7 125~8 625 kg/hm2;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耐倒春寒能力一般,耐热性好,灌浆速度较快,成熟落黄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强,对不同生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种植密度,为提高该品种的单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苏玉29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苏玉29在67 500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为8 805.0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栽插密度对两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C两优113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试验站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的生育进程、株高影响不显著,高峰苗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成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栽插密度对C两优113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差异显著,栽插密度为30cm×15cm(22.2万穴/hm2)时,C两优113产量三要素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瑞华麦5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立抗病小麦品种瑞华麦520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措施,在大田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对瑞华麦520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和施肥效应。播期与密度试验中,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10月10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受密度影响不大。氮肥运筹试验中,施氮量180~270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施氮量超过270kg·hm~(-2)后产量增长缓慢;氮肥基追比7∶3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hm~(-2)、施氮量270kg·hm~(-2)、基追比7∶3时瑞华麦520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正瑞华麦516(原代号瑞华1426)是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以洛麦21为母本、淮麦1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代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8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48。1特征特性瑞华麦516属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全生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适当地增加机插密度可以弥补低氮水平下产量的损失,而在高氮水平下,机插密度应适度降低.综上,氮肥用量与机插密度分别为300 kg/hm2和27.8万穴/hm2时,盐粳15号生育期、株高适中,群体、穗粒结构协调,实现了最佳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7.
瑞华麦523系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郑麦9023与烟1604杂交,经8代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1407),属弱春性早熟小麦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作晚茬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瑞华麦523是由优质、早熟、抗赤霉病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和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三者结合于一体半冬性小麦品种烟1604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赤霉病、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2017年5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4。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3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瑞华麦520是由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和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分蘖力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2015年3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早中茬种植。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瑞华麦520分蘖能力强,综合性状好,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自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以来,市场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苏皖两省沿淮及淮北地区的主导品种。本文在简要介绍二级超稀扩繁技术的基础上,对瑞华麦520超稀扩繁技术中的适宜行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原种生产中,行距以20~25 cm最为适宜。同时,本文总结了瑞华麦520原种超稀扩繁栽培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